第2章(第2/3頁)

像今兒設宴邀大家來飲酒的便是集賢學士賀知章,正兒八經的二品大員,目前還兼任秘書監,掌朝廷館藏的古今經籍圖書,約等於大唐圖書管理員兼中央出版署署長。

座中諸人也不乏朝中要員。

郭家祖父在這種場合一般只能當陪客,主人敬酒時熱熱鬧鬧地跟著喝就對了。

不過今兒除了賀知章這個寫得一手好字的秘書監以外,還有同樣留在京師養老的書法名家鐘紹京。

鐘紹京不太擅長當官,一度被貶到偏遠之地,不過他曾幫著當今聖上父子倆殺掉韋後、奪得皇位,如今都七十好幾了,自然可以留在京師安享晚年。

鐘紹京與賀知章同歲,兩人算是幾十年的好友,老來最愛湊在一起喝酒。

聽郭家祖父吹噓自己孫女五歲能書,字寫得和他十四歲的兒子一樣好,鐘紹京呵呵一笑:“看來令郎的字寫得不怎麽樣,連個五歲女童都比不上。”

吹牛慘遭當場拆穿的郭家祖父:“……”

老臉一紅。

有點憋屈,但根本沒法反駁。

沒辦法,說話這位不是旁人,人家本身就是當朝大書法家啊!

具體大到什麽程度呢?當年則天大聖皇帝建明堂,從明堂門額到明堂九鼎上的圖文都特地點名他一個九品小官參與題字,可見他的書法早已超越品階、蜚聲長安!經過幾十年的磨煉,他的書法如今更了不得了。

據傳人家先祖還是史上有名的書法家鐘繇來著!

鐘紹京這麽一開口,郭家祖父啥話都不敢講了。

在賀知章、鐘紹京這兩位當世書法名家面前吹噓自家小輩字寫得好,純屬魯班門前弄大斧,關公面前耍大刀!

這本來也只是酒宴上的小插曲,郭家祖父本就不是什麽重要人物,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不想散席之後,賀家一仆從竟追上了郭家祖父,給他贈了份字帖,說是給他家孫女臨摹用。

賀知章為人好客,最好飲酒,對郭家祖父這個臉熟的酒友也有點印象。

方才郭家祖父被鐘紹京嗆得都沒聲了,他這個邀人過來喝酒的東道主自是要安撫一二。

郭家祖父比賀知章小十歲,官場上更算是晚輩,得了這麽一份贈禮後心中激動不已,離開賀府時走路都帶飄。

要知道地方上的三品官和天子身邊的二品官,其中的差距可不止一星半點!

一直到回了家,郭家祖父都還有些得意。

他一生輾轉各地任職,光是刺史就換過四個地方,走過的路多不勝數,見過的人也多不勝數,不僅腿腳練了出來,臉皮更是早就練成銅墻鐵壁,席間被說道幾句於他而言根本不算什麽。

沒想到今兒竟還叫他白得了張字帖,這次赴宴著實是賺到了!

到家裏坐定,郭家祖父便命人去把三娘喚來。

三娘不曉得祖父找她有什麽事,不過她是個聽話孩子,二話不說就跑過去喊:“阿翁!”邊喊還邊往她祖父懷裏撲。

郭家祖父最喜歡她這股子快活勁,笑呵呵地揉了揉她腦袋,說道:“來,阿翁給你看樣好東西。”

三娘不明所以,轉頭看向郭家祖父手中攤開的字帖,便見上頭所書的字體端方秀致,一看便叫人心折。她已經跟王氏開過蒙,捧起字帖認真辨認了一會,便認出了落款處的名字:四明狂客!

三娘眨巴一下眼,不太認識。她不懂就問:“阿翁,誰是四明狂客?”

郭家祖父就給她介紹了一下,四明狂客賀知章,江南東道考出來的狀元郎,年輕時才華橫溢,老來疏放恣意,自號“四明狂客”。

事實上賀知章更有名的是他那一手草隸,不過能考狀元的牛人寫起楷書這種公文字體肯定也不會差就是了。

郭家祖父絲毫不提自己席上吹牛被戳破的事,表示這是賀知章聽說她五歲能書,特地贈她一份字帖勉勵她往後好好習字。

三娘本來聽得懵懵懂懂,得知這居然是賀知章送給她的,登時高興得不得了。她拿著字帖看來看去,一直看到吃飯都舍不得撒手。

還是王氏幫她把字帖收了起來,她才肯坐下來好好吃飯。

三娘好奇心向來很重,飛快吃飽後便央著諸位長輩與兄姊給她講講賀知章的事。

長兄郭曜耐不住她的軟磨硬泡,便教她讀了首最好記的《詠柳》,好叫她能領略一下人家賀學士的狀元之才。

這詩寫得朗朗上口,三娘聽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時候眼睛都睜圓了——明明全詩都是簡單至極、樸素至極的言語,卻莫名讓人聽上一遍就忘不了。

這位賀學士好厲害啊!

三娘得寸進尺地纏著長兄把《詠柳》寫出來給她看。

說實話,郭家大多是武將苗子,郭曜的字也寫得挺一般。可這是妹妹的要求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