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杜甫(第3/6頁)

【見杜甫如此,唐肅宗非常感動,於是就封了個左拾遺的官職給杜甫,雖然也是個小官,但相當於給皇上納諫。】

【只是像納諫這種事,可是很需要技術含量的,畢竟納諫也相當於另類的給皇帝挑刺找問題,於是一個不小心,杜甫就和唐肅宗起了沖突,還差點被殺頭,好在有人給杜甫求情,最終杜甫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但也因此,杜甫被貶了官。】

【而也就是這個時期,杜甫寫出了“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主要描寫了當時戰爭帶給百姓的悲慘和痛苦生活等。】

【官場黑暗,百姓痛苦,杜甫也過得很困苦,於是幹脆辭了官,又是幾經輾轉,然後到了當時的成都。】

【在這裏,杜甫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也就是現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已經成了一個著名景點,也可以稱為“浣花草堂”,屬於我國的4A級旅遊風景區哦。】

"嗯?著名景點?什麽四什麽旅遊風景區?"

劉徹不由得咂咂嘴,這名人到一定地步,連住的草堂都能成為著名景點?真不得了啊。

那若是他親力親為建出什麽來,這後世會不會也同樣如此?

劉徹還真當思索了起來——比如要不要把交給桑弘羊等人做的事情,也攬過來自己多做點?【到這裏,杜甫總算能安定下來了,雖然生活還是艱苦,但好歹

能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

【也是在這一階段,杜甫又創作了不少名篇出來,比如描寫農家生活的《客至》,還有遊覽到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蜀相》,聽到武侯祠和蜀相應該就知道,這首詩是有關於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的。】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充分的表達了杜甫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到最後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首更震撼人心的歌行體古詩,也是我們必背的古詩詞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其中最後那幾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當真是抑揚頓挫,曲折輾轉,情緒激昂。是全詩的理想和升華之體現,也表達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思,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等。】

歷朝歷代下,不少人看向小屏幕,觀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好多都不由得沉默下來,或是幾聲嘆息。

難怪會說這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這詩中所體現的種種,也真是讓他們也不禁心酸和感慨起來。

而且這位詩聖的經歷,也未免太過曲折和坎坷了。

"可想那盛世破滅下的百姓,怕是也同樣如此。"

“哎,亂世當真是殘忍,尤其是對百姓而言。”

"所以我們都要引以為戒才是。"

【安史之亂發生了八年,八年之後,安史之亂結束,杜甫收到消息,也是不禁激動感慨萬分,於是寫下了情緒難得高昂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之後他年紀更大,加上在成都的朋友也去世了,便想要返回原來的家中。】

【但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大唐也是元氣重傷,內部仍是一團混亂不說,這外部也是軍閥混戰不休。】

【整個大唐,再也回不去從前了。】

r>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暨,潦倒新停濁酒杯。】

【回家的途中,見證了山河飄搖,混亂和戰亂不休,加之杜甫年紀也大了,身體變得很差,而且這一路走得也不順利,根本就沒走出去多遠,於是這位一代詩聖,最後病逝在了一條船上,享年五十九歲。】

秦王宮。

嬴政不禁也是在心底嘆息了一聲,一代詩聖,竟是這樣的蒼涼結局。這誰能想到。

雖說這所謂的經歷,造就了這些名傳千古的詩作。但也不得不說,對於當下而言,怕也只是有感而發,不得不發之作而已。

【其實杜甫活著的時候,他的詩作並不太出名,其名聲肯定也是比不過當時的王維和李白等,但在杜甫去世之後,他的詩作就越來越受到了追捧,不止他被冠上了“詩聖”的名號,杜甫寫的詩,也被稱為了“詩史”。】

【如果說李白的詩風深受道家影響,灑脫狂放,仙氣十足,王維的詩深受佛家影響,禪意滿滿,追求內心的淡薄以及寧靜等,那杜甫的詩,可以說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表達了兼濟天下,憂國憂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