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必背(第2/2頁)

【好了,這裏簡單給大家說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背景以及朝代更叠情況,接下來讓我們再次回歸正題——關於古詩詞在這一期的發展和演變,又究竟是演變出了什麽樣的兩個極端來。】

【簡單知曉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怎麽一個"混亂"之後,那麽大家就應該清楚,當時背景下,國破家亡,國仇家恨,政權混亂,烽煙四起,戰亂頻繁……這些顯然是那個時期最“習以為常”的生動寫照。】

【於是在這樣混亂的時代背景下,除了爭權奪利,輪番上台的門閥世家外,文人百姓自然也是受到了影響。】

【亂世裏救國救難,這是必然會生出的想法,有人就覺得這個時候必然要拯救國家於危難之際,於是要怎麽將自己的志向和想法宣揚出去呢?那就像屈原一樣,將內心想要宣泄出來的口號和志向等,寫成詩作,以此寄托情感意志等等。】

【而大概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詩就開始逐漸脫離於音樂。文人們所寫的詩,也就開始更加偏向於表達自己的意志想法等等,畢竟亂世之中,想要給詩配樂,倒也是個難事,加上也不合時宜,所以這古詩詞的發展,走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就變得更加獨立起來,而所表達的情感也是更加強烈。】

【那像這種將情感意志,以及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情懷等,寄托到詩中的發展現象,大致就是自東漢建安年間開始,即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也是漢朝最後的年號,於是這一時期的詩詞文學,就叫做“建安文學”。】

【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三曹,即曹操,以及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還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璃,應場,劉楨這七位文學家的合稱,與曹氏父子三人,對於當時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秦王宮,

嬴政也是沒想到漢朝之後,會是那樣的變局發展。

而此時聽到這裏,更是讓嬴政認知到,其實很多東西的發展變化,都是時代變遷下的產物。詩的發展是這樣,人也是。

只不過有的是主動影響,引導轉變。有的則是隨波逐流,潛移默化,而身處其中,往往更多是意識不到其中的變化以及演變等……

現下,自天幕出現之後,再有了這資料庫,秦朝從上自下的發展及改變,也不知道又會帶來什麽奇妙的作用和影響。

但最起碼,只要這發展及改變的大致方向是好的,那麽帶來的作用及影響等,也必然是朝著不錯的方向進展。

贏政想著,便是不禁笑著嘆息一聲。

這出自他手的轉變及變化,也不知道他還能一直看到什麽程度。

【這是詩在當時的一個發展方向,表達想要建功立業的情感和意志等,但有的人願意力爭上遊,逆流而行,有的人卻願意偏居一隅,安穩度日,亦或是說,對當時官場不滿,於是果斷遠離,然後就將情感寄托於山水之間。】

【而區別於“建安文學”,這些將情感寄托於山水之間的文人,他們的詩作就一般是寫山水風光,或是田園生活了。】

【那這些詩就合稱為“山水田園詩”。】

【所謂的“山水田園詩”,便是源於晉代的陶淵明,以及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其中陶淵明以田園詩見長,是田園詩的開山鼻祖,而謝靈運則以山水詩見長,是山水詩的開山鼻祖。】

【其實田園詩和山水詩在當時完全是兩個派別,一直到盛唐時期,二者殊途同歸,才合二為一,統稱為“山水田園詩”。】

【這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古詩詞在這一時期發展的“兩個極端”。】

【其實都是從不同方面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境況,一方面是想要建功立業,結束亂世,一方面是非暴力不合作,同樣渴望安穩平靜的生活,但就像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將對現實的不滿和抗拒,寄托在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中。】

[叮叮——]

資料庫中語文相關模塊開啟了詩詞文章欄目。其中就有天幕話語中講到過的相關人名,能夠看到其發表過的詩作和文章等。

而且這竟然是免費的。

不過有些詩作文章後面,那個[必背]標識是什麽意思?

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