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功績影響 豬豬:諸胡聚錢,流下羨慕的……(第3/4頁)

【還有對待北方突厥—一】

【要知道在北方,東突厥在唐太宗時期已被滅國,可唐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突厥骨咄祿糾眾七百反叛唐朝,竟建立了後突厥政權,而且還很快攻陷漠北,並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趨於壯大,於是又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

【不過長壽三年,即公元694年二月,王孝傑大破突厥軍三萬余人。

到同年臘月,突厥默啜可汗侵犯靈州,被右鷹揚衛大將軍李多祚擊敗。】

【又到天冊萬歲元年,即公元695年正月,武則天再次派王孝傑出兵攻打後突厥。

同年十月,默啜遣使歸降武周,被冊封為歸國公,左衛大將軍。】

【萬歲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默啜“請為太後子”,即“武則天子”,自率部眾“為國討契丹”。

後因助平契丹有功,受封“立功報國可汗”。】

【說到這裏,插個題外話——】

【武則天執政期間,還鑄成了天樞紀功柱。】

【其寓意“天下中樞”,象征世界中心,由“諸胡聚錢百萬億”建於神都洛陽,並全稱“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起因便是公元694年初,武則天平定吐蕃,突厥,東胡室韋等戰亂,於是八月,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諸胡聚錢百萬億”購買銅鐵建造天樞,並於次年,即公元695年四月鑄成。】

說話間,天幕之上又放出了“天樞紀功柱”的概念復原圖。

這—出,震撼了所有人,因為其實在高大恢弘——

【天樞用銅鐵合鑄而成,其制若柱,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

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縈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棒火珠,高一丈。】

【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武後自題其名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而且據出土文物證實,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就是天樞工程的實際組織者和實施者。】

【但如此龐然大物,卻最終毀於開元二年,即公元714,是被李隆基所下詔銷毀,其當時稱重竟達二百萬斤,工匠有言——“熔其銅鐵,歷月不盡”,可最後,還是僅存22年便徹底拔出掉了。】

【畢竟天樞是武周帝國的標志,是唐朝一個繞不開的政治符號。

而且天樞位於皇城端門外,端門城門口經常張貼征兵令,城門兩側經常出現各種政令信息,既是信息發布平台,也是官民發表言辭的地方,加上武則天還在天樞題上了“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可以說,這一根高高的銅鑄天樞,無疑是李唐繞不開的政治標記。】

漢朝未央宮。

劉徹盯著那根天樞紀功柱,著實不由得嘆息一聲:“也是可惜了。”

如此龐然大物,竟才僅存22年。

不過從側面來看……

這唐朝未免太過有錢了吧?!

就算不是自身出財,可那“諸胡聚錢百萬億”給武則天,也是叫人饞得不行啊!

劉徹眯了眯眼,諸胡……

嗯……竟能聚錢百萬億。

記住了。

【好了,我們再說回來。】

【在默啜受封為“立功報國可汗”後,又曾請求將自己的女兒嫁於武則天的兒子。】

【不過聖歷元年,即公元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納默啜之女為妾,於是默啜因為武延秀並非皇室諸王而最終大怒,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其後默啜便圍困趙州地界。】

【對於此,武則天命皇太子李顯募兵,狄仁傑領兵出征討伐突厥。】

【默啜得知武周主力將發,便自五回道撤退。

狄仁傑率軍十萬追擊,至趙州時,默啜已經撤回漠北,而後狄仁傑安撫有方,使河北地區再次重歸安定。】

【只是大足元年,即公元701年,默啜再度犯邊,於是武則天命相王李旦為天兵道元帥,統帥諸軍抵禦。】

【但周軍尚未出發,突厥便已再次撤軍,後於長安三年,即公元703年,默啜遣使至武周,“請以女妻皇太子之子”,終獲武則天允準,隨後,默啜再派遣大酋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不等,以謝許親之意。】

秦王宮。

聽到這裏,嬴政真的不由得嗤笑一聲——

這叫什麽?兩次圍困犯邊,結果都是還沒打就又跑了回去?

後面那次甚至軍隊還沒出發就再次撤軍?

這位後突厥默啜可汗,可真是叫人不知說什麽好。

不過倒是從側面證明,這武則天所建立的武周,其軍事實力還是強大的。

而且那“諸胡聚錢百萬億”所建成的天樞紀功柱,也真是叫人震撼不已,難怪是所謂盛唐,當真是萬邦來朝之勢。

【最後再說一下營州之亂,還有之前提到過的平定東北室韋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