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王貞儀 她們每一個,都是奇跡(第3/5頁)

但是王貞儀沒有屈服,她據理駁斥,堅持為科學開辟道路。】

【期間,王貞儀還在一首詩中寫道——“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

【她頑強的頂住了封建禮教的重壓,不屈不撓的進行科學研究。

同時,王貞儀對於封建社會給予當代女性的歧視和壓力等,也並沒有置之不理。】

【甚至她一直在為婦女於封建社會中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學習科學文化的機會而大聲疾呼。】

【所以從王貞儀身上,我們完全能夠看到一個剛強女性那種要求自尊,自強,自愛,自立,以及平等的崇高精神!】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盡管為難女子的也多是女子,但能幫助女子的,也多是女子!】

【若是能喚醒更多女性,當這種力量可以團結起來時,其爆發的潛能和沖擊等,必然是極其巨大且令人駭然的。】

【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位女性,都是生而為人,所謂女子之能,又能比男人差到哪裏去?】

這是感同身受啊。

所以王貞儀懂得其他女子的苦,也看得到其他女子的不易。

“這樣一位女子,怎能29歲就因病去世了呢?”

“是啊,太可惜了。”

“真是天妒英才!”

聽到那王貞儀為女性權益而奔走疾呼,已然有不少女子都紅了眼眶。

一個女子所受到的歧視和壓力等,尚且都能將自身為難住,更何況是為其他眾多女性們呢?

所以王貞儀此舉,堪稱大義!也為人所尊敬欽佩!

可越是打心底喜愛這位女子,就越是為其的早逝可惜不甘。

為什麽這樣一位天才般的奇女子,卻要那麽早就離開人世?若是她還能繼續在這世間,又能達到什麽地步?達成什麽成就?又是否能再推動和改變什麽?真是可惜……太為其可惜心痛了啊。

【雖然王貞儀的一生很是短暫,但她的一生又何其絢爛。】

【如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王貞儀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

【我們先來講講王貞儀在數學領域上的相關成就——】

【其中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算子,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制成的,不用時放在特制的算袋,或是算子筒裏,使用時在特制的算板,氈或是直接在桌上排布等。】

【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作“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

【另外算籌在我國其實起源甚早,如《老子》中就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

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

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

【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除此之外,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也都認為容易了解。】

一邊說著,天幕之上則一邊有著相關的畫面展現以及演示。

這引得歷朝歷代下許多人都瞬間拿起了紙和筆,也在做相關的記錄。

不過若是能得到王貞儀那三卷書等,那就更好了,畢竟天幕之上所展現和演示的範疇還是有限。

但哪怕只是這樣,也是沒得說。

否則他們又如何能從其他地方得到這些?

還是得知足才是。

【再說與探索自然相關的——】

【我們已知地球是一個大圓球,站在地球“邊緣”,以及下半球的人為什麽不會傾斜和摔倒呢?】

【這個問題對現代的人來說已是普通的常識,不用發問。

可是在18世紀末葉時,雖然我國大多數學者也都承認地球是圓的,但卻很少考慮或回答不了這個不傾斜摔倒的問題。】

【唯有初出茅廬的王貞儀,經過仔細研究,對這個問題做了通俗的解釋。】

【她在《地圓論》中說,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為正中,因此遠看別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該傾倒,實際都不倒,難道不是因為各地的人頭上都是天,腳下都是地嗎?】

【這就是說,人們生活的地球,處於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間之中,對宇宙空間來說,任何地方的人頭上都是天,腳下都是地,所以王貞儀正確的認為,在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中,沒有上、下、側、正的嚴格區別。】

【這在當時的社會,可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