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公平 有感性女子竟是還紅了眼(第2/5頁)

【這等見識和想法行為等等,不得不說,對比那幾個將災害歸罪於鄧綏身上的大臣等人,當真是高下立見。】

再次被提及的眾人:“……”

真的有種臉都被打了好幾次的感覺。

丟人啊。

【先前我們提到過蔡倫和張衡——】

【自永元十四年,即公元102年,鄧綏成為皇後時,便下令郡國進獻紙墨,當時蔡倫出任尚方令負責禦用器物的制造,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各地進貢紙張,為蔡倫改進造紙術提供了物質條件。】

【除此之外,鄧綏還鼓勵蔡倫進行改進造紙術的實驗,資助他的研究工作,密切關注相關進展。】

【直到元興元年,即公元105年,蔡倫成功造出“蔡侯紙”。】

【而在蔡倫取得成功後,鄧綏便在宮廷中推廣“蔡侯紙”,這標志著紙在帝國高層的第一次露面。】

【所以,如果說蔡倫是使得紙廣泛應用於書寫具有可行性的工程師,那高瞻遠矚的鄧皇後,則是促進紙和書寫結合的媒人——即紙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被廣泛運用的書寫材料,除了要感謝蔡倫的工藝外,還要感謝鄧綏的先見之明。】

必要的眼界和支持,確實也少不得啊。

這般聽下來,這位鄧綏的功勞,可真是越來越不得了了。

而且這還沒有完——

【再有就是推動渾天儀,地動儀等發明問世,自然也是有鄧綏的功勞在。】

【永初五年,即公元111年,主政的太後鄧綏用公車把張衡請入朝任命為郎官,後拜為太史令,而後張衡得以在史官位上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發明創制了獨飛木雕,渾天儀,瑞輪蓂莢,漏壺等。】

【其中特別是以水為動力的渾天儀,在旋轉時的星宿出沒與大自然完全相符,朝野為之轟動,只是渾天儀巧奪天工,但偏偏一些跳梁小醜躥出來說它是淫巧之物,旁門左道。】

【可鄧綏卻銳意改革,給予張衡充分的欣賞和信任。

後來經過反復研究和實驗,張衡成功研制出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以及測定風向的侯風儀。】

【其中渾天儀發明者據說是西漢時期的落下閎,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進行改進,而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渾象則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

一邊說著,天幕一邊展示出了相應的儀器圖片——

“快!快記錄下來,畫下來!”

不用多說,從沒見過此類東西的,自然是要緊急記錄下來。

【再有就是地動儀,一共有八個方位,它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每個方位上均有含龍珠的龍頭,在每個龍頭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與其對應。】

【只要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這個更是不得了!

要趕緊記錄才行!

【侯風儀,是張衡在氣象學方面的一項發明。】

【可以用來測風的方向,和西方屋頂上的侯風雞類似,但卻比西方要早一千多年。】

西方……哼。

他們有太多東西都早於西方,先進於西方,也是最先排在西方諸國前面的。

現在想起來,依舊清晰記得天幕所說之話,所展示的那些慘烈悲憤畫面等……而每每想起,胸中都是一股憤然熱血之感,不能忘,也不敢忘,所以天幕所提之事,所展示的一切,他們都需認真聽著,且更要認真記著才是。

【提起西方,這裏再說一個羅馬雜技與魔術,也是和鄧綏有關——】

【永寧元年,即公元120年,撣國向鄧太後進獻了一位來自大秦,也就是羅馬帝國的魔術師,當時稱作幻人,此類人能變化吐火,自行肢解,將牛身換成馬頭,又善於跳丸,一手拋接10丸球。】

【該魔術師向鄧太後表明自己是海西人,海西即大秦,即我們現在所說的羅馬帝國——由撣國西南的海路可通往大秦,證明了這些大秦魔術師是沿海上絲綢之路經撣國來華的。】

【而跳丸即現在所稱的拋球,須用雙手同時拋接,在漢畫像石中,也有類似表演,他們將球和劍一同拋接,當時叫“跳丸飛劍”,所以從這裏來看,這應該是受到羅馬幻人的啟發。】

秦王宮。

嬴政仔細看著天幕畫面,點點頭,心想這倒是有趣。

不過若是沒有天幕科普,見到此等展現,恐怕還以為是什麽奇異之術。

想到此,嬴政竟是不禁想要嘆息一聲——為什麽,因為他越來越發現,他的大秦真是什麽都缺。

要做的事情太多,沒有的東西也太多。

而天幕的確給出了諸多展示和說明,卻是還遠遠不夠。

越是了解,越是想知道越多,越是覺得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