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離大譜 朱祁鎮,真的別太愛了(第4/5頁)

【因此,在於謙上任後,首先實行正確的後勤方略,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積極做好後勤準備。】

【在人力準備方面,著重整頓,充實京軍。】

【京軍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覆沒後,京城中就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隊,於是為了迎接戰鬥,於謙開始重組京軍。】

【他急調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來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數萬人迅速增加到22萬多人,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對於瓦剌軍隊的優勢。】

【除此之外,還派遣監察禦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員,前往京畿,山東山西等地招募兵員,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聽得不由點頭:“這人力方面的調遣與準備,確實很充分。”

尉遲恭以及程咬金等武將也是連連點頭。

那瓦剌軍繼續南進,如此緊急情況之下,還能做到如此,這於謙之能確實不容小覷,可見這大明也確實氣數未盡。

【在武器裝備的籌措方面,於謙也想盡了辦法。】

【當時,京城軍中僅有十分之一的將士有盔甲,兵器也嚴重不足,為此,於謙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緊趕制,一方面將南京庫存兵器的三分之二,共126萬件調入北京,以補充守城部隊。】

【同時還派出人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各類裝備武器等,並更換了明軍的戰服以及軍旗等。】

【在糧食儲備和運輸方面,當時,供應北京的糧食有數百萬石儲備在東郊的通州,可供京師軍民一年的食用,可是由於短期內無法將其運到北京,有人擔心被瓦剌利用,主張將這些糧食燒毀。】

【但於謙不同意,他認為,這些糧食是寶貴的財富,是京城保衛戰的重要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糧食,軍隊就會不戰自潰,因此,於謙采用了一切措施運糧。】

【——除官府征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運糧。】

【並且於謙還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

【於是重賞之下有勇夫,在於謙的督促下,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

【不幾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京城並儲備起來,從而使軍心大振,也穩定了民心!而在此基礎上,於謙還下令——官兵皆預支半年祿餉,眾從皆歡呼雀躍,也更是極大的凝聚了民心!】

聽到這裏,歷朝歷代諸人不禁心生贊嘆。

這種種舉措,真能說一句有先見之明,也有用兵作戰,定國安邦之才能!

【當然,人力方面不止有充實京城軍隊,於謙還著重發動群眾——】

【他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以備戰備荒。】

【如將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然後來進行訓練。】

【還籌集了各種工具材料等,組織力量加固周邊城墻,增修了京城九門,加強了城防,同時還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墻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面城墻上綁上沙欄木,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禦性能。】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發動群眾,於謙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以及山西河北等地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以切斷其後退之路。】

【而這果真在之後起到了作用——在瓦剌軍改為進攻彰義門之時,由於監軍太監率領騎兵沖擊敵陣去搶攻,使得明軍陣勢陷入混亂,瓦剌軍乘勢反擊,追到德勝門外,於此萬分危急關頭,當地居民紛紛登上房頂,以磚石迎戰瓦剌軍。】

【而後於謙派出的援軍也及時趕到,借此打退了瓦剌軍的反撲。】

朱元璋不禁心下震動,軍民一心啊。

不過……又是監軍太監!

朱元璋皺了皺眉,這宦官太監,當真是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總之,也先在進攻北京的過程中,到處遭到軍民的抵抗和不斷襲擊,各地的百姓民眾自動組織起來,抗擊瓦剌軍的掠奪,而北方邊陲重鎮的守兵們,也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誓死保衛國土。】

【於是也先進攻北京各門屢次遭到失敗,中路軍在居庸關的進攻也受挫等,之後又獲悉明朝各路援軍即將到達,唯恐後路被切斷,便於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馬,挾持明英宗朱祁鎮由良鄉向紫荊關撤退。】

【但瓦剌軍隊在撤退的路上,還要一路燒殺搶掠,掠奪了許多物資和人口。】

【就想問問,被“挾持”的明英宗朱祁鎮,難道都看不到這些嗎?】

【結果跟人家回去之後,被好吃好喝招待著,於一年左右回來後,再之後的之後,不僅平反王振,為其建廟祭葬招魂,甚至也給瓦剌的也先在京城建廟!因為朱祁鎮認為是也先放他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