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離大譜 朱祁鎮,真的別太愛了(第3/5頁)

【堂堂一國之君被俘,這件事傳到了北京之後,幾乎立即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且那時候人們忠君的思想根深蒂固,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麽把自家糟心的皇帝贖給回來。】

【但是朝廷這邊著急上火,朱祁鎮那邊在敵營的日子卻過得非常悠閑——】

【瓦剌深知明朝國力強大,也怕殺了朱祁鎮會讓明朝那邊一怒之下攻打過來,於是就天天好酒好菜的招待朱祁鎮,甚至也先還想把他的妹妹嫁給朱祁鎮,還有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更是對朱祁鎮十分推崇。】

【以至於後來朱祁鎮被放回明朝之前,伯顏帖木兒甚至還哭著給他送行,對朱祁鎮極為的不舍。】

朱祁鎮:“……”

看著朱祁鎮一瞬間漲得通紅難堪的臉色,王振竟然指著朱祁鎮癲狂大笑起來——

他算是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了,又何必再擺出什麽“忠君之道”!

竟是想將罪過全部推脫到他身上?!

能推脫得了嗎?沒聽天幕都說你才是罪魁禍首!!

“可笑……當真是可笑極了!哈哈……”

“咱家已是無話可說,陛下可還有話可說?”

王振擺出一副“洗耳恭聽”之姿態,更是讓朱祁鎮臉色難堪至極也難看至極!

朝堂之上,眾大臣冷眼看著這一幕“鬧劇”,簡直覺得“笑料百出”,也當真是可笑至極。

朱祁鎮又跌坐回了龍椅上。

這次卻將目光放在朱祁鈺身上,心想若是他不堪為國君,那誰可堪為?朱祁鈺嗎?

朱祁鎮驟然攥緊雙拳,而後繼續聽天幕說下去——

【再來詳細說說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這邊的一切應對及動蕩變化。】

【以於謙等人為首,除了誅除宦黨,平息民憤,將招致土木堡之變的王振等抄家滅族,由此打擊了宦黨的氣焰,初步穩定了內部之外,於謙還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號,擁立朱祁鈺即位,這樣便使得也先的陰謀不能得逞。】

【再次,舉薦人才,調兵遣將,妥善安排。】

【另以名將指揮京城的火器部隊,騎兵部隊,以及鎮守大同,宣府,居庸關,紫荊關等重要關口,並嚴懲了一批貪生怕死,玩忽職守的將校。】

【此外,於謙還改革了軍制,把傳統的“三大營”改為10個團營,使其更加適應防禦作戰的需要。】

【於是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軍備戰,明軍兵精糧足,士氣大振,能夠嚴陣以待。】

【這些是用於穩定內部的方針政策等。】

秦王宮。

嬴政點點頭,如此倒是有條不紊,應急準備迅速妥當。

蒙恬和王翦等將領也是認同點頭,這於謙倒真是不錯。

【關於作戰部署上——按照明朝的體制,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

【但朱祁鈺專門下令,授予於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於謙有先斬後奏之權,於是,於謙便擔負起了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

【之後為了能夠方便去統一部署,以共同抗擊瓦剌,於謙升任兵部尚書,積極備戰。】

【與此同時,於謙還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將領,然後還從各地調來兵力,日夜趕造武器,裝備軍隊。】

【接著在北京周圍布置兵力,嚴把九門,注意日夜操練軍隊,迅速地提高戰鬥力。】

【隨後兩京,河南,山東等地的勤王部隊也陸續趕到。】

【再之後,於謙嚴整軍紀,並選撥新進將領操練軍兵,分守九城,並命令邊防部隊加緊修固沿邊大小關隘……這樣一來,就逐步形成了一個依城為營,以戰為守,分調援軍,內外夾擊的作戰部署,可隨時準備與瓦剌軍決戰於北京城下!】

“好!當真是不錯!”

劉徹不禁贊嘆了一聲。

社稷為重,君為輕。

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作戰部署,以及穩定內部等,這一步步的應對之策,可以說是兼顧有之了。

除了於謙之外,還有那朱祁鈺也真是不錯,命令果斷,也是能與瓦剌決戰的一大保障。

明朝朱棣時期——

一直聽到這裏,朱棣真是不由得連連點頭,還好比北宋幸運的是,他大明還能有人可應對此等危機。

比起重用於謙的朱祁鈺,那寵信宦官的朱祁鎮,在朱棣這裏,簡直更面目可憎起來!

如此對比,差距真是甚為明顯!!

這朱祁鎮……不堪為帝。

【除了穩定內部,以及一系列的作戰部署外,於謙還認為,土木堡之戰的失利,犯了許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後勤保障沒搞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20萬明軍長期在風雨中輾轉,軍糧不備,軍械不習,運輸不及時等。

連唯一的飲用水源都被切斷,在人饑馬渴的情況下,是不能打勝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