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騷操作 朱祁鎮時期的大臣們:“???……”(第3/6頁)

怎麽能如此輕率和胡亂作為?!將外出行軍打仗當成什麽了?!

李世民緊緊皺著眉:“這種行為,當真是叫人一言難盡,無法苟同!”

眾臣點頭,誰說不是呢?!

他們根本無法理解這種行為存在的意義!

又豈止是明朝之前其他朝代諸人難以理解,明朝朱祁鎮時期之前——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以及朱瞻基等人都盡是不能理解,也無法理解,更不能接受!!!

朱祁鎮!這腦子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明朝朱祁鎮時期。

此時朝堂之上已經是一片嘩然。

被點到名字的文武大臣們面面相覷,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不可置信!

還有沒被點到名字的文武大臣們,他們左看右看,數著朝堂之上是否有一百人之多,怕不是他們也都在這次隨行親征的官員之中!而且此次出行,竟是只能聽王振指揮?

連武將都是如此?!聽一個不懂軍事的太監指揮作戰?!

那結果得是什麽樣……

哦對,結果……天幕之前已經給出了“範本”。

那他們這些跟隨出征的官員呢?

英國公張輔深深望向臉色盡變的朱祁鎮和王振,同時聽著天幕繼續開口道——

【此次出征,準備倉促,組織不當,於是明朝的大軍出發不久,軍內自相驚亂,未到大同,軍中就已然缺乏糧食。】

【而且還不斷有人死亡,僵硬的屍體幾乎鋪滿了道路!】

【同時還要再加上連日風雨,人情洶洶,於是還未到達前線,軍心就已經不穩!】

【這時一些隨駕官員,見到此種情景,便再次請求朱祁鎮啟程回軍。】

朝中大臣立即細聽——

回去了嗎??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畢竟朱祁鎮和王振的目的還沒達到。】

【而且王振一聽,甚至大為惱怒,於是為了殺一儆百,特罰諫阻最力的兵部尚書鄺埜,以及戶部尚書王佐跪於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準起來,再後來,王振的同黨彭德清也以天象諫阻,結果王振也不願意聽,仍然逼著大家繼續前進。】

兵部尚書鄺埜:“……”

戶部尚書王佐:“……”

同黨彭德清:“……”

人:呵!!!

明朝朱棣時期——

朱棣腦瓜子嗡嗡的,也算是真切體驗了一回血壓升高的感覺,而且越聽越是難言,也越是對他所設立的東廠觀感復雜!

宦官如此專權,盡管有皇帝的原因,但如此給予宦官權利……果真是弊端太大!

現下他還有更改挽救的機會,但這王振……這王振可是真的該當死罪!

所以之後呢?

究竟又是如何導致的那種結果?

【瓦剌那邊,首領也先聽說朱祁鎮禦駕親征,便佯裝退卻,然後引誘明軍進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區。】

【到正統十四年八月一日,王振和朱祁鎮順利進入了大同。】

【他們看到瓦剌軍隊北撤,果真以為瓦剌害怕親征部隊,於是就此繼續堅持北進。】

【但是兵部尚書鄺埜等人深感途中未見瓦刺一兵一卒,未損一矢,並不是什麽好兆頭,恐怕瓦刺兵有詭計,因此鄺埜再次上章請求回軍,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

【但是王振仍然不聽。】

【一直到第二天,王振的同黨,那位鎮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對方把前幾天前線慘敗的情況密告王振,並說,如果繼續北進,“正中瓦剌之計”,於是王振聽了郭敬的話,才害怕起來,然後急忙傳令,要求軍隊第二天撤出大同。】

急忙傳令,第二天就撤出大同?

所以這是還沒與瓦剌遇到開打,就要倉惶撤退了是嗎?

那軍心能穩住?

哦忘了,軍心早已經不穩!!

明朝朱元璋時期。

馬秀英已經在給朱元璋順氣了。

“大妹子……”

朱元璋深吸口氣:“你說這叫我該說些什麽是好?!”

這一個兩個的子孫後代,怎麽都是如此!

還有那宦官專權,可真是該死!

這麽想著,想起那東廠是誰設立的,朱元璋還是沒忍住瞪了靠在朱標身後的朱棣一眼!

朱標輕咳一聲,開口道:“大軍已經撤退,之後發生那種事……”

“大概還是被那瓦剌首領也先追上來了吧,畢竟誰也不想——”

【繼率領100多位文武官員出征後,王振和朱祁鎮的又一騷操作來了,主要是王振——】

朱標:呃……

好吧。

【大軍不是往回撤嗎,結果掉頭回去,王振也是不走尋常路。】

【怎麽著呢?】

【——就是他非要邀請朱祁鎮到自己老家繞一下。】

歷朝歷代諸人:“???”

說什麽?

大軍急忙回撤,要去哪裏繞一下??

【就是說——最初的時候,王振想從紫荊關退兵,以便途經他的家鄉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