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騷操作 朱祁鎮時期的大臣們:“???……”(第2/6頁)

但是王振這麽說,朱祁鎮就能答應?

最起碼也應該掂量——

【要知道,明英宗朱祁鎮平日裏對王振可謂是言聽計從,同時也幻想著,想像其曾祖父明成祖朱棣那樣——數入漠北建立赫赫軍功,所以聽到王振如此之言,也認為親征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於是朱祁鎮連和大臣們商議都不商議,直接做出親征的決定,並宣布兩天後立即出發。】

【吏部尚書王直等人的確認為朝廷應該以守為主,也曾勸諫明英宗朱祁鎮“不必親禦六師,以臨塞下”,但誰讓朱祁鎮非是不聽呢,於是在不知瓦剌軍隊主力方向的情況下,詔令迅速集結軍隊,兩日內出兵討伐也先。】

朱元璋:“……”

這什麽子孫後代?!腦子如此不清楚!

還有——對一個宦官言聽計從?!

呵,簡直好樣的!好樣的!

不過……明成祖朱棣數入漠北,建立赫赫軍功?

朱元璋一怔,摸了摸下巴,往老四朱棣那邊瞥了一眼——這是當了皇帝之後,還親自深入漠北去作戰?竟是如此嗎??

【正統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鎮不顧吏部尚書王直等群臣反對,偕同王振率大萬禦駕親征。】

【此次出征,詔下兩日大軍即匆忙集結啟程,各項準備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亂。】

【而且親征詔書下達後,朱祁鎮對於文武大臣的多次勸諫置之不理。】

【除此之外,朱祁鎮雖然名為親征,但軍務大事皆由監軍太監王振決定,將領處處受王振節制,無法按己意指揮作戰,而王振根本不懂軍事,導致指揮接連失當,最終致使明軍屢戰屢敗!】

漢朝未央宮。

劉徹和眾朝臣聽得連連搖頭——

也不是沒人勸諫,這兩個可真是夠一意孤行的了。

“什麽都準備不足,還上下一片混亂,這兩日內匆忙集結的大軍,能有多少準備和實力?”

劉徹冷嗤一聲:“那太監王振不懂軍事,軍務大事竟然還皆由監軍太監決定,如此兒戲,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明朝朱祁鎮時期。

聽到此,朱祁鎮和王振的臉色更是無法形容的難看,甚至還很沒臉。

尤其是王振,臉幾乎綠了。

感覺朝臣的目光又再次匯聚過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視線與打量……其實此刻他內心已經安定不起來了,但不能露怯,也決不能讓人抓住把柄話頭——

不就是親征失利嗎,那幹脆就不親征,再從頭計議,這些大臣又能說些什麽!

他們——

【以為這樣就是初始的過程全貌嗎?】

【不不不,當然不止這麽簡單就算。】

【太監王振和朱祁鎮在兩天之內湊合了20萬大軍,不過號稱是50萬,然後胡亂配些糧草和武器,就匆匆出發了。】

【但與此同時——與朱祁鎮和王振同行的還有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以及內閣大學士曹鼐,張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員!是的,你沒聽錯!是100多名的文武官員!!】

【不過這麽多文武大臣,卻全都不能參預軍政事務。】

【是此種情況下——所有的一切軍政大權,朱祁鎮還要全都交給王振一個人專斷!】

這一瞬間,歷朝歷代諸人竟是絕大部分都不知該作何表情了。

帶著100多名的文武官員?!

100多名?!

為什麽?這是要幹什麽?

提前彰顯勝利的功績?讓人親眼目睹得勝的姿態??

秦王宮。

蒙恬皺著一整張臉和王翦對視一眼,兩個武將都在彼此的臉上看到了“一言難盡”四個字。

之前趙高那廝就已經讓他們很想要唾罵,還有宋朝那幾個皇帝也是如此——可原來人比人,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聽到此,嬴政臉上更是一言難盡。

打仗帶著武將就算了,帶那麽多文官是要幹什麽?上戰場歌功頌德?!

還是為了增大鼓舞士氣的籌碼?

但有這麽增大的嗎?!

漢朝未央宮。

劉徹等文武大臣們:“……”

怕不是瘋了吧?!

劉徹以為讓一個不懂軍事的太監掌管軍權,就已經夠兒戲的了,沒想到還有更兒戲的事情!

事實證明,的確是他太“孤陋寡聞”了!

衛青和霍去病等武將更是一臉怒意。

他們想了一下,若是作戰在外,讓一個宦官掌權指揮,怕不是要憋屈死!

而其他文臣也是難以理解,行軍打仗,帶文臣幹什麽?

帶也可以,帶那麽多幹什麽?!

這明朝的朱祁鎮和那王振,真的是腦子有問題吧?

唐朝李世民時期。

一路聽到這裏,貞觀君臣終於是“繃不住”了——

100多名隨行官員,這哪裏是去打仗?

如此兒戲,如此倉促!“郊遊”還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