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造船 始皇:塗塗抹抹(劃掉)大觸才是……(第4/6頁)

【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其中一點當然是造船技術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了足夠長期的發展和積累!】

“快,這裏要更仔仔細細記下來!”

嬴政立即又開口嚴肅囑咐宮人。

造船!秦朝需要改進造船技術!

另一邊,已經進入造紙局的墨家子田勝以及荊元二人也不禁“嚴陣以待”起來——

造紙和雕版印刷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他們也想試試造船和改進船只!

【能造出足以支撐長時間下海的好船,自然離不開一直以來,歷經各朝各代改進的造船技術。】

【正是因為經過了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造船技術也一次次的進步。】

【所以我們講一下船只的“進步”過程——】

【首先就是槳和櫓。】

【槳誕生的時間比較早,它是船只前進的動力來源。】

【畢竟你劃船浪不起來的話,就必然要用到船槳了。】

劉徹:“???”

浪?什麽叫浪不起來?

【但是初期,有個問題,這船槳雖然能使小船動起來,可是一個人只有兩只手,兩只手最多也只能握兩只船槳。】

【而多加幾個人到船上,手是多了,船槳也多了,動力也足了,但人也占地方不是。】

【於是問題又來了,又什麽辦法能讓一個人也能劃得動力大一些?】

【而且在劃船的時候,槳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發揮作用——畢竟船槳只能作用於水裏,出水之後就沒動力使船前進了。】

【然後到了西漢時期,人們在槳的基礎上就作了改進,發明了一種裝置——即所謂的“櫓”。】

【櫓葉比槳更寬,放置在船尾,人可以通過繩子來調整方向,並帶動水中的櫓葉左右搖擺,給船只提供向前的動力。】

【這個過程叫作搖櫓。】

【而且櫓全程都在水裏工作,動力比槳大得多,一個人差不多能頂三個人的活兒。】

劉徹不禁將剛才那個疑問拋諸腦後,然後點點頭。

於漢朝而言,造船技術也尤為不發達,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櫓的作用凸顯出來,逐漸受到追捧。】

【並且與槳相比,人們能靠船櫓到達更遠的地方了。】

【這是人類在動力裝置上的一次進步——不僅節省了人力,還擴大了在水上的活動區域。】

【而且櫓在工匠們的手中也在不斷升級換代。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用的就是櫓的最新版本——即旋轉櫓,據說有點類似螺旋槳。】

【顧名思義,就是靠動力裝置旋轉起來,使得推動水的動力變得更大也更省力。】

旋轉櫓不可考,於是天幕之上出現了“螺旋槳”的簡單構造圖。

但這也足夠讓無數人茅塞頓開!

趕緊畫下來!

【說完了櫓,再來說說“舵”——】

【舵是調整方向用的,它的靈感和櫓一樣,依然來源於槳,畢竟一開始,槳也用於調整船的前進方向。】

【比如劃槳的時候,要是駕駛小船,就只用在船兩側調整方向即可,可若是駕駛大船,那船尾之處還要再加個小人才行,當然這也沒什麽,但是要出海的話,如果還是這樣,那肯定是不夠安全。】

【於是人們根據槳的原理,繼續改進,在東漢時期發明了舵。】

【即把槳葉加大變成舵葉,然後固定在船尾,再由船上的人進行操控。】

【只是在最一開始,舵葉全部在舵杆的一側,要讓它在水裏轉起來,那必然是很費勁的。】

【不過這難不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到了宋朝時期,造船工匠們再一次對舵進行了升級改進,並且按照功能分成了以下幾種——】

【嗯,宋朝,畢竟一路向南,越來越靠海,這造船技術當然也難免得升級改造一番。】

【間接影響很大嘛。】

趙匡胤:“……”

天幕!真的求求了!

【好的,話再說回來——】

【這幾種按照功能改造的舵,主要分別是:

其一,叫平衡舵,舵葉在舵杆的兩側,轉動起來就會輕松很多。

其二,叫開孔舵,舵面上有很多小孔,轉動時就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其三,叫升降舵,可以根據水位深淺來調節舵的高度。】

【綜上——從槳到舵,再到各種類型和功能的舵,這可以說是古人在造船技術上,在轉向裝置上的一次進步。】

天幕每講一種改造舵的時候,其上畫面就會放出相應的構造圖,詳細又清楚。

真可謂是貼心極了。

【好的,說完舵,讓我們再來說說帆。】

【古代的船只主要靠什麽作為遠洋航行的動力?】

【除了槳,櫓,舵,還有什麽?】

【你一定會說是“帆”吧。】

【錯!】

【是風啦!】

慣性思維,天幕先說了“帆”,於是李世民在聽到其後天幕的問話後,竟下意識想的也是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