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丟人至極 宋朝,大善人,散財童子嘛……(第2/5頁)

而又一想到宋朝那比之秦朝還要小的疆域圖,最終都不由得化作一聲冷哼,這宋朝!!

宋朝趙匡胤時期。

趙匡胤這裏更是一言難盡。

甚至已經不知道說什麽了。

只能咬著牙再次看向無言以對,臉色慘白的趙光義,眼底暗色深沉。

“可真是你的好後代啊。”

的確是沒跑,但這議和的內容,可著實叫人心梗!

大宋這臉面,是不是還要再丟幾次?

又還能再丟幾次!

【澶淵之盟,使得宋遼兩國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並且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

【怎麽說呢,澶淵之盟聽著的確很讓人鬧心,但是又的的確確為大宋爭取了一百年左右的和平時期,結束了長達二十五年的戰亂,而這期間,也讓宋朝得以安心發展經濟文化等,其邊境也因此獲得了較為穩定的發展環境。】

【而其實遼國進攻宋朝,也並非滅國之戰。】

【因為燕雲十六州的問題,宋朝缺少了天然戰略屏障,一直想要通過武力奪回來,遼國自然是不願意。】

【所以這二十五年間,兩國之間經常在邊境發生戰略沖突,其中趙光義致使的幾次軍事戰敗,導致宋軍在北部失去了主動權,讓遼國有機會進攻宋朝領土,使得邊境百姓飽經戰亂之苦。】

【遼國蕭太後和遼聖宗舉兵南下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在掌握了進攻主動權之後,想要迫使宋朝主動向遼國求和。】

李世民再次狠狠蹙眉,簡直不知道說什麽好。

一次軍事失敗,就可能導致戰局發生逆轉,更何況是幾次軍事戰敗!

而這宋朝的對手……

李世民不禁搖了搖頭。

聽天幕所說的這位遼國蕭太後,確實是個不簡單的人物啊。

掌握向宋朝進攻的主動權,那親自舉兵南下的目的,豈不是為了——

【蕭太後想通過戰爭的方式,為遼國在與宋朝的談判上增加籌碼。】

【畢竟常年戰爭下,豈止是宋朝飽經戰亂之苦,就算掌握著進攻主動權,恐怕對於遼國而言,也是弊大於利的處境。】

【再加上蕭太後想要在遼國歷史上留下屬於她的光輝一頁,以及想要在她晚年解決宋遼之間的邊境問題,而主動向宋朝講和,那必然是不可取的,於是通過戰爭的方式,遼國舉兵南下,想要借此迫使宋朝主動低頭求和。】

【而遼國蕭太後與遼聖宗的親征,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

趙匡胤的怒氣暫時先壓制了下去,眉心卻蹙得更緊——

這遼國蕭太後……果然是個狠人。

如此的心機手段,還有這魄力……

【蕭太後希望通過澶州一戰重挫宋軍的銳氣。】

【只是她大概沒想到,隨著遼軍主將蕭撻凜的中箭身亡,遼軍士氣受挫,以及遼**隊的孤軍深入,宋軍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加上宋真宗禦駕親征,極大鼓舞了宋軍這邊的士氣……】

【於是在可戰和可和這兩手準備中,見遼軍恐難取勝,蕭太後立即派人赴入澶州轉達了自己罷兵息戰的願望。】

【但即使如此,遼國蕭太後的此次親征,也算是達成了她出征南下時的目的。】

【對於遼國而言,澶淵之盟的簽訂,相當於是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而對於宋朝而言,盡管換來了百年的和平與發展,但一方面燕雲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仍舊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每年輸金納絹以求遼朝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索取,並且以金錢換取和平的方式,使得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澶淵之盟的簽訂,對宋遼兩國而言,的確是能互惠互利的,但其消極影響也不可忽視。】

【而且其直接導致的消極影響,不管是對遼國而言,還是對宋朝而言,都極其沉重,這點我們後面會講到。】

“消極影響……”

“究竟什麽消極影響,會尤為沉重?”

趙匡胤的心再次收緊起來,一下一下,不安的跳動著。

還有這遼國蕭太後,果真是大敵啊。

不可小覷……絕對不可小覷。

唐朝武則天時期。

聽著天幕之言,武則天卻不由得將注意力放在了那遼國蕭太後身上。

在遼國歷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光輝一頁嗎……

親自率軍南下,還有對宋朝的戰略部署,這等魄力……

武則天嘆息著搖了搖頭,也難怪宋朝雖然是戰勝方,卻最終還是被遼國壓下一頭,不過話說回來,能就此結束二十五年之久的戰亂,至少就當前來說,對百姓而言的確算是好的結果。

不過簽訂澶淵之盟後,那直接導致的,又極其沉重的消極影響又究竟是何意?

漢朝劉邦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