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雞肉蘑菇

今年的雨下得有些遲,快到寒食才姍姍來遲。

林稚推開窗戶,一陣濕漉漉的水汽撲面而來,低頭一看,地皮也濕得不成樣子,下雨了。

下雨天的客流量注定會有所減少,林稚也不惱——惱也沒用,人還能鬥得過天時地利?不如躺平享受。

他慢悠悠地穿衣洗漱,沒像往日一樣叫醒沈小七,由著他睡懶覺,自己則煎了餅,做了幾份上朝官員的生意。

宋朝官員大約是古代最幸福的公務員,一年三百多天,一百多天都在放假。

正是因為假期太多,這些京朝官平日裏懶散慣了,到了上朝日子便總是習慣性晚起,路上匆匆賣就早飯,因此才有了“上馬吃早飯”的臨安一景。

昨日孟淮安預定了兩只烤鴨,說就算下冰雹也要來取,風雨無阻,結果今日果真下了雨——這小子有幾分預言的本事。

因為新添置了爐架,別說兩只烤鴨,五六只鴨子都能同時烤,林稚得了清閑,忽然想起那日還讓肉鋪老板拾掇些鴨貨,差點忘了。

要說他最愛的鴨子烹飪方法,除了制成烤鴨,其次就是鹵制。

鹵好的鴨脖鴨舌,以麻辣為最佳,空口吃就很香。當然,最香的吃法還需要配備一台電視,邊看邊吃。

鹵制沒什麽技巧,香料還是老幾樣,花椒、八角、香葉、桂皮,然後用醬油、黃酒和糖鹽調味,鴨胗鴨腸等鴨貨放進去慢慢鹵著。

反正不急著賣,鹵一天都不要緊,還更入味。

做完這些,烤鴨就差不多好了,林稚把片好的鴨子和炸完的鴨架裝進紙袋,想了想,又額外放進去一碟子白糖和山楂,靜等孟淮安來取。

雨勢不停,孟淮安撐傘走在大街上,與陰雨連綿的天氣不同,他的心裏美滋滋的。

國子監內平時無事,總要時不時刮起一陣流行熱潮。

上上次是柳記成衣店的成衣,不知怎麽就流行了起來,說是料子裏面混了會發光的絲線,陽光底下亮晶晶的,很得監生們的喜愛。

上次是張家鋪子的燒陶玩具,雖然都是小孩子的玩物,但用紙泥竹木制作而成,十分精巧,大孩子們也喜歡。什麽山亭兒、寶塔兒、石橋兒、屏風兒,幾乎人手一套。

這次流行的是林氏食鋪的春餅炙鴨。

四門學監生余三郎曾吃過一次,把味道描述得驚為天人。

然而吃食不像成衣和玩偶一樣易於購買,再加上鴨子供不應求,國子監內還沒幾人真正吃過。

一向要月亮不摘星星的貴公子們頭一次遭遇人生滑鐵盧,對那神秘莫測的炙鴨越發渴望起來。

孟淮安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林氏食鋪的店主人是他的林小郎君,讓林小郎君做只鴨子給他簡直不要太輕而易舉。

然而擔心此舉會給林稚招來麻煩,只能壓下,在心裏偷偷開心。

還有一件開心事,那就是程令宜也還沒吃到。

孟淮安早就想好了,等他拿到烤鴨子,一定要帶到國子監裏大吃特吃,當著程令宜的面吃!

然而這個想法很快實施未半而中道崩殂——他的烤鴨被他哥截了下來。

孟瓊舟皺著眉問他:“你要帶去國子監吃?”

孟淮安弱弱道:“是、是啊……”

“師者面前,是為不敬。”

孟淮安替自己辯駁:“我不是想當著博士的面吃!我、我是想……”

孟瓊舟冷淡的目光掃了過來。

在這般如有實質的目光下,孟淮安欲哭無淚地補上後半句話:“……我是想當著程令宜的面吃。他買不到,我就想氣氣他而已。”

秦柔忍不住道:“小安,你和令宜從小一起長大,你這樣……不合適的。”

秦柔和程母是手帕交,從小交情匪淺,只可惜二人的孩子並沒能延續她們的友誼。

孟瓊舟性子冷淡肅清,朝堂府邸兩點一線;程硯清風流成性,整日逛花樓。三觀不同,自是沒什麽好說的。

而孟淮安和程令宜雖為同窗,性格也相仿,卻總是冤家一樣針鋒相對。

聽到母親的話,孟淮安低下頭小聲嘀咕:“有什麽不合適的。”

秦柔裝作沒聽見這句話,腦中想出一個法子:“這樣,你帶著春餅炙鴨,去和令宜分了吃,也好緩和一下感情——需得等到博士不在的時候。”

母親都發話了,孟淮安只好不情不願地答應:“我聽阿娘的就是。”

秦柔不愛吃葷,剩下的那套春餅炙鴨自然落到了孟瓊舟手裏。

原本並不愛吃炙鴨的他,默默注視片刻,按照朝中官員口口相傳的吃法,捏起一張春餅皮,給自己包了個烤鴨卷。

林稚還不知道自己的烤鴨引發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他輕輕推了推睡到日上三竿的沈小七,“小七,醒醒。”

“……阿郎。”沈小七掙紮著清醒過來,揉揉眼睛,打了個哈欠,“現在是什麽時辰啊,天怎麽這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