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春日烤鴨

曹家肉鋪近日新上了一批肉鴨,油光水滑的,看著就好。

店主人介紹:“這是越州麻鴨,肥得很!”

林稚看了看,鴨毛上帶有褐色麻點,嗯,確實是越州麻鴨。

當即買下十幾只,讓店主人好生去了皮毛,又把鴨胗鴨腸鴨心等內臟單獨留出,拎著回到春風樓。

鴨子的烹飪方法很多,單說本朝就有煨鴨、燠鴨、醉鴨、蒸鴨等等,現代就更多了,什麽啤酒鴨、鹽水鴨、陳皮鴨、麻油鴨……上下五千年加起來,最合林稚心意的,還是要屬烤鴨。

盡管叫法不同,但本朝已經出現了烤鴨,只是不包在春餅裏裹著甜面醬和黃瓜條吃,幹啃,對於林稚這個二十一世紀新青年來說,到底少了幾分味道。

為了讓大宋人民嘗嘗一千年後的烤鴨風味,正在擴張菜譜的林稚,第一道菜就準備把烤鴨引入進來。

鴨子清水洗凈,晾至幹燥,準備一碟醬油,放香葉、肉桂、八角、五香粉和糖鹽,裏裏外外均勻抹上鴨子,再刷一層蜂蜜,叉起,用炭火慢慢烤著。

林稚在趙家二娘客舍時烤過兔子,現下換成鴨子,做起來也算順手。

沈小七把一根豬肉腸卷進餅裏,見狀問道:“炙鴨子?這是咱們的新菜譜嗎?”

“不完全是。”林稚跟他賣關子,“待會兒你就知道了。”

沈小七直哼哼:“阿郎越來越會逗我了!”

林稚笑了笑。

等待鴨子烤熟的這段時間,便用來制作春餅。

面團搓成長條,分成面劑子,按扁,像擀餃子皮一樣擀開,兩面沾油,擀成圓圓的大面餅,放鍋內小火烙制。

烙出來的春餅薄如蟬翼,柔軟透亮,晾涼後也軟和筋道。

兩大主角準備完成,剩下的甜面醬、黃瓜條、京蔥絲就好辦了。

擔心有的客人吃不慣覺得膩,林稚還準備了白砂糖和蜜瓜條。

這是一種甜味烤鴨吃法,把烤鴨皮卷砂糖和蜜瓜,味道是帶著水果味的甜。除此之外,還有解膩的山楂條。

太陽逐漸高升,朝食的生意快要告一段落,最後一個來買蛋餅的是個熟客,看見林稚面前擺著好些春餅,好奇問道:“小郎君這是準備吃春盤?可立春不是早就過了嗎?”

林稚笑道:“這春餅是搭著炙鴨子吃的。”

熟客嘖嘖有聲:“稀奇!那我待會兒可要嘗一嘗。”

說完竟也不走了,拉開一個紅漆木凳坐上去,直接在店內啃起餅子,看樣子是打算吃完蛋餅,好續上一會兒那頓“春餅炙鴨”。

林稚暗暗咋舌,本朝人民的飯量可真是喜人。

想起一件趣事,聽慈幼局李局長說,前朝有位張宰相最愛吃肥豬肉,一頓能吃十斤。有時他餓得厲害,甚至等不及豬肉煮熟,直接用手撕著生吃。

野史無從考據,眼下卻是瞧見真的了——他那套升級版雞蛋灌餅真材實料,十分管飽,這人吃完居然還能馬不停蹄地接著用午食,了不得,著實了不得!

這邊驚著,那邊果木上的烤鴨已經烤出一層淡淡的蜜色,橙紅橙紅,十分誘人。

林稚把鴨子從炭火上取下,又仔仔細細刷了一層蜂蜜,接著烤。

半上午的時候,店裏客人不多,難得的閑適。林稚離火爐挨得近,渾身暖洋洋的,微微眯起眼睛,打量起自己店內的客人。

等著續杯那熟客許是喜歡清凈,總是坐在靠角落的位置,此時已經就著海帶脆筍把餅子吃了大半;靠窗戶坐著的是一對母女,女兒不過三五歲,正靠在母親的懷裏牙牙學語,母女倆的食案前擺著著兩只空碗,碗底殘留幾顆紅豆,看樣子是薏米紅豆粥;中央的大食桌圍坐了一圈年輕人,歡聲笑語,觥籌交錯,不知在給哪位壽星慶祝生辰……

《清明上河圖》若是會動的話,大概就是此番景象了吧?

林稚微微低頭,將已經烤制得油潤棗紅的鴨子取下來,置於砧板,拿刀一點一點削片拼盤,直到只剩下鴨架。

片鴨子是個技術活兒,前世外祖父精於此道,片出來的鴨肉薄厚均勻,絕不厚此薄彼,每一片都帶著酥脆的鴨皮。

那時候,他特別喜歡拿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著細白糖吃,甜香甜香的。每次都會被外祖父打趣,說大宅門裏嬌生慣養的太太小姐都喜歡這麽吃。

人生幾回傷往事,切個鴨子倒把自己切感傷了,林稚有點惆悵,嘆了口氣,把切好的鴨子並上春餅和各種時蔬、醬料,給那位等待已久的客人送了過去。

色澤紅潤油亮的烤鴨肉滿滿擺了一盤,周圍是一屜手掌大小的春餅,翠綠的黃瓜條、白嫩的蔥絲和顏色深褐的甜面醬單獨成盤,共同譜寫出一道美妙的春日烤鴨。

那熟客吃完雞蛋灌餅,已有六分飽,按理說並不很餓,但看到這道精巧別致的“春餅炙鴨”,肚裏又鬧起了饞蟲,可面對這些花花綠綠又不知該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