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以蠶絲為靈感來源的經典杭幫國宴菜——紹式蛋包!(第3/4頁)

“老鄔,咋看你手抖了?不行就換人。”

邱耀祖的話讓鄔春江差點破防:

“放屁,你哪只眼看我手抖了?咱當廚師的,可以寫字抖,可以喝酒抖,但就是不能做菜抖。”

其實他端碗的手確實在微微顫抖,但因為廚藝高超經驗豐富,這種微微的顫抖並沒有影響菜品,反而扯出了更細的雞蛋絲。

不得不說,做了一輩子菜的老師傅,就是有經驗。

碗中的蛋液在逐漸減少,而油鍋中的雞蛋絲,則成了一大團,金燦燦的,看起來像是一團亂蓬蓬的毛線。

等最後一縷蛋液倒進鍋裏,鄔春江立馬把碗放下,隨即用鐵筷子在鍋裏扒拉幾下,讓鍋裏的蛋絲盡量散開。

這能夠讓蛋絲炸得更透徹,同時也能讓油脂更好的淌出來,免得出現一口下去滿嘴流油的尷尬場面。

約莫差不多了,用漏勺將鍋裏一整團蛋絲撈出來。

先在油鍋上面顛一顛,把多余的油脂控一下,然後將這團雞蛋絲盛到墊著香菜的盤子裏。

“鄔伯,這就是紹式蛋包嗎?”

林旭看得新奇,覺得不管做法還是賣相,都迥然於別的菜品。

鄔春江笑著說道:

“對,這就是紹式蛋包,但還沒完全做好。”

他拿著一截大蔥,取蔥白部分切絲,盛在碟子裏,再盛一點吃烤鴨用的甜面醬,這道菜才算是正式做好。

高大爺走了過來,對林旭說道:

“過去杭州附近是桑蠶區,種桑樹養蠶的人家特別多,這道菜最早叫蝦肉打蛋,後來演變成了蠶絲蝦仁。民國那會兒,社會名流覺得蝦仁弓起來把蛋絲纏住的樣子像是披著蓑衣的老農,所以也叫蓑衣蝦仁,後來傳到外地,就有了紹式的稱呼……這道菜的名字很多,我覺得最貼切的就是蠶絲蝦仁。”

蝦仁像是蠶寶寶一樣躲在蠶絲中,而下面墊著的香菜葉綠油油的,也跟桑葉有幾分相似,叫蠶絲蝦仁還真挺合適。

但紹式蛋包的名字已經寫在了國宴餐單上,所以就只能沿用下來。

不過如今這道菜已經有了衍生品,比如金絲蝦仁,就是把蝦仁掛糊過油炸一下,趁熱粘上炸過的土豆絲。

這樣吃起來更方便,土豆絲相對來說難度也更低。

唯一的遺憾就是土豆絲炸得再好,也沒有雞蛋絲這種又軟又韌還稍稍帶點酥的口感。

說白了,把雞蛋絲改成土豆絲,純粹就是比葫蘆畫瓢,除了賣相有些類似之外,口感和味道都差一截。

“徒弟,嘗嘗吧,你鄔伯做一次不容易,別讓他失望。”

高大爺笑著對林旭說了一句,隨即拿著筷子,扒拉著蛋絲看了看,忍不住贊嘆道:

“老鄔這都中風一次的人了,炸出來的蛋絲依然這麽細,高手就是高手,真挺佩服的。”

剛剛不管何廣昌還是邱耀祖,雖然表面上是調侃鄔春江,其實是在關心他的身體,而戴嶽豐之所以沒跟著他搶著做,也是想著讓老鄔趁著能動彈多過過癮。

鄔春江對高大爺說道:

“你就別奚落我了,當年用這道菜把我打得找不著北,現在我中過一次風,就更不是你的對手了。”

剛退休那會兒,老鄔覺得終於閑了下來,得好好過一下喝酒的癮,他每天喝得迷三倒四的,最終因為中風送到醫院搶救。

好在堵塞的情況不嚴重,加上家裏舍得花錢,做了一系列康復治療,老鄔也主動戒煙戒酒,連濃茶都不喝,總算恢復了過來。

現在除了一些特定場景下有些手抖之外,說話吃飯完全跟正常人一個樣。

林旭拿著一雙筷子遞給鄔春江:

“鄔伯,這蛋包咋吃啊?直接夾著蝦仁扯嗎?”

一群長輩在旁邊,林旭自然不會第一個動筷子,而且他還真好奇這玩意兒怎麽吃。

“這吃法很簡單的。”

鄔春江接過筷子,夾著一顆蝦仁,順便將周圍的蛋絲也一並夾起來,然後用力一扯,便扯起了一大團。

他先在甜面醬中蘸一下,然後放在小碟子裏,夾幾根蔥絲配著吃,看起來像是吃炸醬面似的。

其實從這道菜中也能看出浙菜的擰巴。

明明是道南方菜,吃法上卻偏偏要配上甜面醬和蔥絲,跟北方人吃烤鴨一個樣,但北方人不這麽吃雞蛋蝦仁,南方人大部分菜品也沒有配甜面醬和蔥絲的習慣。

這就挺擰巴的。

林旭試著嘗了一口,該說不說,口感真的很獨特。

雞蛋絲柔韌中帶著香酥,裏面的蝦仁鮮嫩可口,再配上蔥絲和甜面醬,既開胃又去膩,非常過癮。

“好吃,真不愧是國宴上的菜品,就是不一樣。”

林旭贊嘆一聲,越吃越覺得美味。

鄔春江得意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