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母油船鴨:一道看似簡單卻已經失傳的菜品!(第2/4頁)

既麻煩,效率也低。

正常的情況下,取醬油之前需要在缸子裏攪動幾下,把母油攪開,這樣整缸醬油的品質都能提高不少,攪拌後再取頭抽二抽。

母油被撇去後,剩下的醬油品質低,只能用來做醬菜。

這樣的成本,確實高,也確實沒法大面積推廣。

邱耀祖架上炒鍋,裏面加入清水和蔥姜香葉等配料,又放入一大勺黃酒,大火燒開,給鴨子焯水。

“做母油船鴨,得把鴨子和豬蹄先煮斷生,不然就毀了一鍋母油,太可惜了。”

焯好水的鴨子放進砂鍋中,豬蹄點綴在鴨子周圍,加入一把冰糖,蔥姜香料,半罐子母油,再放入黃酒和一小盆高湯。

大火燒開,讓酒精揮發出來。

接著在鍋裏扣一個盤子,這樣能將整個鴨子都壓在湯裏面,同時也能防止湯汁沸騰把鴨肉煮散。

齊振濤說道:

“要說講究還得是淮揚菜,不管什麽肉,涉及到燉煮,都會在裏面扣個盤子,或者蓋幾片白菜葉,這既方便入味,同時也能讓賣相完整。”

邱耀祖笑了笑:

“這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規矩,現在的廚師就是撿個現成。”

他蓋上鍋蓋,調成小火開始煮制。

這道菜的做法還真不算難,因為所有味道都來自於母油,調料方面只放點冰糖和一些黃酒就行,比較簡單。

“這麽燉三個小時,差不多就能做好。”

邱耀祖洗洗手,看了看蒸鍋,裏面的千層油糕已經差不多好了。

賀家順說道:

“過去聽說過母油船鴨,還真沒有見過做法,現在聽師兄這麽一說,我才明白過來,怪不得過去都說吃完船鴨要煮點面條,這湯別說面條了,隨便放幾片樹葉都難吃不到哪去。”

確實不會難吃,光這配料和油脂,再加上出鍋還要淋上一碗炸好的蔥油,這樣的鴨肉,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林旭看了眼砂鍋,見邱耀祖打算把蒸鍋的火關掉,便好奇的問道:

“這千層油糕可以了邱伯?”

“差不多了,千層油糕不能趁熱吃,得稍稍晾一下,那樣才是口感最好的時候。”

剛出鍋的千層油糕因為油脂多,溫度高,容易燙嘴,再加上有糖的緣故,有點黏,不適合吃。

稍稍晾一下,讓油糕的溫度降下來。

這樣豬油不再燙嘴,糖汁也會重新滲入到面裏面,吃起來才會松軟綿滑,香甜清雅。

邱耀祖關掉灶上的火,虛蒸兩分鐘。

趁著這個時間,他對林旭說道:

“千層油糕的難點就是清雅二字,清,代表著不膩口,不糊嘴,糖和油的比例恰到好處。雅,代表著口感好,面皮松軟但不失其味,入口後,能品味出面皮層次分明的細膩感,這就是屬於舌尖的雅致。”

林旭心裏無奈的嘆了一聲。

每次涉及到高端淮揚菜的時候,總有種本科白上了的感覺。

也難怪現代人不喜歡淮揚菜,我花大把錢吃飯,結果被桌上的菜奚落為沒文化,這擱誰都會不爽。

八代菜系中,魯菜和淮揚菜都是出了名的講究。

但魯菜的講究,體現的是傳統思想的長幼有序,地位尊卑,猛然吃到的人,會有意無意生出自卑感。

這是地位差距造成的。

而淮揚菜,則處處體現出文化人的雅致,讓人一邊吃,一邊忍不住發出“文盲竟是我自己”的感慨。

自古以來,國人都討厭被人鄙視沒文化。

淮揚菜從餐前的茶點,到餐後的點心,處處都在傳達這麽一種思想,除了文士階層,別人很難蓋特到其中的點。

甚至越蓋特到就越反感。

所以在現代社會,這兩個菜系先後沒落了。

一個遁入了尋常百姓家,成了北方家常菜的基石,另一個則利用江蘇散裝的特性,化身為了鎮江菜、金陵菜、蘇幫菜、錫幫菜、本幫菜等地方菜系。

兩分鐘後,邱耀祖掀開鍋蓋。

一股好聞的香味從裏面飄散而出。

齊振濤幫他將蒸籠取下來放在一邊,林旭看到整個面片明顯膨脹了一些,而上面撒的青絲碎和紅絲碎,此時也黏在了表面。

別說,這一條紅一條青的色澤看著還挺不錯的。

趁熱將面片從蒸籠裏取出來,放在案板上,林旭這才看到,整個面片就像是用油浸潤的面餅一樣,感覺捏一下就有油脂滲出。

但偏偏沒有滲出來。

這就是廚師手藝高超的緣故。

邱耀祖拿著一把薄薄的切片刀,將四條邊切下來,做成直邊。

接著按照青紅絲的分布,將面片一條條的切開。

一條紅,一條青,全都切好再改刀成菱形塊,最後兩種顏色交錯的擺在盤子裏,這道千層油糕才算是徹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