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師兄的克星原來是小舅子!師弟,吃過生煎茼蒿嗎?(第3/4頁)

沒多久,當沈寶寶吃完炒面並帶著打包好的飯菜離開時,店裏的顧客也吃到了從昨晚就開始預熱的炒面。

從菜場趕來的沈大叔夾了一筷子面條送進嘴裏,臉上頓時洋溢出驚喜的表情:

“還真是年輕時候吃到的炒面,這種先煎再燜的做法能讓面條吃起來有點酥酥的口感,可惜這些年,京城這種做法已經絕跡。”

跟他一塊兒來吃飯的老胡也滿臉唏噓:

“林老板這裏真不錯,以後再想吃這種老飯老菜的,就來這兒了。”

“對,就來這兒吃了。”

在他們不遠處,粵利粵和他的小夥伴們也在大口吃著炒面。

“新店開業後還沒連著吃過兩頓呢,但這炒面……再吃兩頓也不會膩。”

“真美味,反正我下午是要接著吃的。”

“我也是,下午繼續吃,先吃過癮再說。”

“……”

林記美食話題下面,關於炒面的討論也比較熱烈。

尤其是第一批來店裏顧客發了照片小視頻以及品嘗的感受後,家鄉炒面甚至有了屠版的趨勢。

不少外地網友吃不到林記的家鄉炒面,就羅列自己老家類似的美食。

江南地區的網友在念叨老家的炒年糕,潮汕地區的網友在懷念炒粿條,而雲貴地區的網友,則對炒餌絲情有獨鐘。

另外還有南方各地的炒米粉、河粉、炒飯等美食。

至於北方,各種炒面炒餅以及手抓飯、炒面魚之類的美食。

各地網友的心中,都有一款魂牽夢縈的幹炒類美食,或許是面,或許是餅,也或許是米飯米粉等食材。

對很多出門在外的人來說,老家的美食不僅僅能夠滿足口腹之欲,也能慰藉心底那抹不去的鄉愁。

廚房裏。

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林旭對操作四個灶頭挺適應的。

他只需要把面條煎好然後倒入鹵湯和菜就行,其他的由幫廚負責。

這樣的效率使得炒面的供應一直很穩定,哪怕高峰期也沒讓顧客等太久。

廚房裏,送走愛人和小舅子的謝保民並沒有離開,而是在指點魏乾如何做好一個廚師長的工作。

廚師長不光需要指派工作、把控菜品品質,還需要注重員工的技術培養和心理方面的引導。

這種經驗對魏乾這個新晉廚師長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他不住的點頭,將謝保民的話牢牢記在心裏。

午高峰過去後,林旭有些疲憊的端起碗酸梅湯一飲而盡,新店開業以來,還沒這麽忙碌過呢。

不過這種認真做飯什麽都不想的感覺還挺爽的。

以後沒事了就要多體驗體驗,這樣才能更直觀的感受到烹飪的真諦和美食制作的樂趣。

坐下來歇了會兒之後,林旭覺得肚子裏吃的炒面已經完全消化掉。

他沖車仔問道:

“還有米飯嗎?”

連著做了兩個多小時炒面,林旭現在只想換換口味,吃點別的。

“有米飯老板,不過沒什麽菜了,鹵肉和其他澆頭都已經賣完,你吃什麽要不安排人做點?”

一聽老板累得想吃東西,朱勇和莊一舟都準備加個班,再收拾一道菜出來。

他們剛要忙活,一直對魏乾言傳身教的謝保民便說道:

“你們別忙活了,我來做,今天中午生意這麽爆,肯定都累了,歇會兒吧,晚飯還是一場惡仗。”

說完他沖林旭說道:

“飯前教了你石烹茼蒿,現在再教你一道一分鐘就能做好的茼蒿類下飯菜——生煎茼蒿。”

生煎茼蒿?

林旭雖然進入餐飲行業的時間不短了。

但還真沒聽說過這道菜。

生煎……這是用生煎包的方式做的嗎?

謝保民也沒多說,直接盛了一小筐茼蒿開始烹制。

茼蒿掐去老莖,然後一根根擺整齊。

“要是買來那種成捆的,直接切掉下半截的老根,整齊的放在水裏浸泡淘洗就行,茼蒿擺放得越整齊,做出來的顏值就越高。”

茼蒿整理好之後,謝保民又切了一些蔥姜蒜末,一把小米辣切成圈,再抓來一把幹蝦皮,配料就就算是準備好了。

依次裝在盤子裏後,他拿來一個料碗,開始兌碗汁。

一湯勺蒸魚豉油,一湯勺生抽醬油,一小勺蠔油,再來一小勺白糖、加入等量的清水,攪拌均勻。

見大家都在看,謝保民說道:

“蒸魚豉油、生抽醬油、蠔油、蝦皮都是鹹的,所以就不用額外再放食鹽了。”

料汁攪開,放在一邊備用。

把炒鍋架在灶上,燒熱後放入食用油進行滑鍋,接著鍋裏加一點點食用油,把蔥姜蒜末和小米椒倒進去煸炒。

一直炒出香味,把蝦皮倒進去,繼續煸炒。

剛放進去,一股好聞的鮮香味就從鍋裏飄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