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讓權

“胡勒根呢?”

“小人已將他當成屍體搬到無人處,改扮成小人的下屬。”

姜飯低聲說著,之後又匯報起敘州的情況來。

“江通判願意配合,韓先生說一切順利,這是他給知縣的信。”

李瑕接過,先大略掃了兩眼,道:“朱安撫使受了傷昏迷不醒,你將他接到敘州去養傷。”

“是。”

“如今蒙軍在攻山。我派一隊人掩護你們從西面走。”

“知縣放心,小人必將朱安撫使平安送到敘州。”

“韓先生知道該用什麽藥為安撫使療養,可保證他平安無事……”

此時老君山下正是殺聲震天。

李瑕知道那是蒙軍試探性的攻勢,並未太過在意。

他一邊沉思著,又交代了姜飯幾句,開始安排宋禾帶兵幫姜飯從西面突圍。

事實上,今日的意外正是李瑕一手布置的。

因為一旦朱禩孫知道敘州知州魏文伯死了,必會派人到敘州暫代知州之職。

不會是江春,資歷還不夠。

李瑕要保證在這兵荒馬亂的一段時間內徹底控制敘州城。

第二個理由是,他要整合瀘州軍。

朱禩孫官位高,能統領瀘州軍不錯,但做不到如臂指使,因軍中將士其實多是由張實一手操練的。

必須要替換掉一批軍中將領,才能更順利地指揮。

朱禩孫定然不敢在眼下這關口做這些,易士英也未必敢。

反而是朱禩孫一旦“昏迷不醒”,為了穩定軍心士氣,易士英才有可能支持李瑕整合瀘州軍。

老君山上,慶符軍一千余人,長寧軍兩千余人,瀘州軍六千余人,只要李瑕能與易士英達成默契,將三支兵馬擰成一股,將遠比事事先詢問朱禩孫要來的高效。

李瑕並不急著謀奪控制權,在這種中規中矩的山地戰中,易士英才是最富有經驗的那個,李瑕願意聽他指揮。

想必又能學到很多。

……

是夜,易士英思忖著目前的局勢,眉頭已深深皺起。

“出了這等意外,誰都不想。安撫使傷到腦袋,而軍中藥材不足。我擔心再過一兩日,紐璘親率大軍到了,連西面道路也封鎖了。我擅自作主立即送他到敘州醫治,還請恕罪。”

“該是如此,救人要緊。”

“至於眼前的戰事。”李瑕道:“兩軍對壘之際,主將突然受傷,我等已陷入險地,唯有請易將軍暫統大軍,主持戰局。”

“我?”

易士英轉過頭,眼神中帶著詫異。

隱隱還有些試探之意。

李瑕直視著易士英的眼,很認真,道:“唯有易將軍能解此危局。”

易士英眼中的疑惑似乎消散了些,臉色成了為難與猶豫。

本心上,他實在不願做這種越俎代庖之事。

依慣例,這種時候當有副安撫使,甚至添差安撫使,或宣撫使等等大員出面。

但,易士英明白,這些文官絕不足以對陣紐璘……

“依我的意思,當趁著事情還未傳開。請易將軍召瀘州軍所有統領、統制前來軍議,執安撫使信令,統率諸將。若有不從者,撤之。再以慶符軍、長寧軍控制各營,以免生變。”

李瑕語氣有些憂慮,又道:“唯有易將軍出面,將士們才不會因安撫使受傷而惶恐。甚至,會更有信心。”

“不妥啊。”易士英嘆道。

“是戰局重要,還是章程重要?請將軍以近萬將士、以敘瀘百姓、以大宋安危為重。”

李瑕不再勸,他知道易士英拎得清輕重緩急。

簡單來說,這就是他設計逼迫著一個大忠臣去攬兵權。

君子可欺之以方。

良久的沉默當中,易士英想了很多。

他甚至有一瞬間懷疑是李瑕布置了這場意外,須臾又否認了這個想法。

這場意外,李瑕並不能夠暫統兵權,且真心要推他易士英出面……說明這年輕人並無私心。

總而言之,這似乎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

兩個時辰後。

“朱安撫使積勞成疾,暫有不適,命本將暫代瀘州軍,爾等可有異議?”

瀘州軍第五指揮第三都的都頭汪大頭站在自家指揮使身後,聽著帳中易士英沉穩的話語,心裏並不驚訝。

又換了一個主將。

開了年,這已是第三位主將了。

朝廷怎麽說就怎麽打,無甚好想的。

汪大頭隱隱還覺得,眼前這易將軍、李知縣比朱安撫使打仗還更可靠些。

“張都統是被俘的,朱安撫使怕是明知自己不會打仗,所以才交權了吧?”他心想道。

果然,帳中安靜了一會之後,諸將紛紛拱手道:“我等聽令。”

大家顯然全都認為安撫使這位文官,不如長寧軍主將更擅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