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舉國動員的治水工程

翌日清早。

蕭青冥將昨夜寫好的信交給莫摧眉, 派人快馬回京交給瑾親王,統籌協調治水工程。

如今的朝堂早已無人敢輕易質疑皇帝的皇命,尤其是這件關系到萬千民生的大事。朝中那些經歷過兩朝的老臣們, 對荊州水患和匪患的了解,比蕭青冥更甚。

在上一任皇帝在位時, 就派出過無數官員,下撥過巨額錢糧整治荊州,可惜每每治標不治本。

朝廷剿匪官兵派得少了, 荊湖水寨根本不怕,只管與朝廷軍隊躲迷藏,派的多了, 就直接投降接受詔安, 需要朝廷下撥一大筆餉銀安撫。

還沒安分個兩三年,甚至一兩年, 錢糧吃光, 這些水寨便又開始反叛,劫掠附近村鎮和來往船只商旅,荊州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修整堤壩也是個苦差事, 需要在當地大量征徭役, 荊州百姓不光要出勞力,還要自備幹糧。

大家頂著烈日沒日沒夜的幹活, 非但沒有一文錢的酬勞,有時候還會不小心失足掉入河中, 轉眼就被沖沒了影。

一聽說朝廷要修堤防洪, 百姓怨聲載道, 可是朝廷放任不管, 大水來臨, 百姓依然怨聲載道。

京城,皇宮,紫極殿。

朝中幾位重臣此刻都聚集在大殿之中,商議治水一事。

瑾親王將蕭青冥的書信給眾人傳閱後,開口道:“諸位,陛下的命令已經很清楚,大家可有何說法?”

大臣們不約而同皺起眉頭,紛紛看向工部尚書彭越,後者猶豫片刻,道:“臣以為,這樣的工程,三個月的時間太緊了。”

“先要挖掘長寧河那段故道,光挖就要挖一兩月,最難的還是攔河。”

“即便荊州河段最窄的頸口道,想要攔截這麽大的河,需要的土石難以計數,運過去也要時間,攔河建堤起碼又要花三個月,除非征十萬徭役民夫……”

主官戶部的瑾親王立刻搖頭:“這不可能,陛下也不會如此勞民傷財。即便征收民夫,也要付工錢。”

工部尚書苦笑道:“那這幾乎不可能實現嘛。”

吏部尚書厲秋雨蹙眉道:“可是,按照欽天監監正的說法,今年的天氣和十數年前那場洪水來臨前極像,幾個月後的汛期很有可能有水患,陛下也是無奈之舉。”

“若是沒有興此水利,發了洪水,百姓大約只會怨懟天災,但陛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最後還是被水沖垮,民怨就會聚集到陛下身上啊!”

厲秋雨緩緩搖頭:“此事要做,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對陛下的威望打擊將會非常大。”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時,懷王匆匆踏入殿中,手裏帶著一份快馬送到的急件:“諸位,看看這個,是皇兄剛派人送來的,關於此次治河的詳細計劃。”

瑾親王幾人趕緊湊在一起研究。

這份計劃是由江明秋探遍荊州河段兩岸後,結合他曾經的想法修改而成。

工部尚書撚著胡須,時而驚訝時而蹙眉,最後十分艱難地點點頭:“若是這樣,大約……能有一線希望吧,但依臣所見,成功的可能不超過三成。”

懷王不悅道:“這世上哪有什麽十成十的事?正是因為困難,我等做臣子的才應該竭盡全力為君分憂,哪有君主在前沖鋒陷陣,臣子在後面坐享其成的道理?”

瑾親王肅容道:“懷王殿下說得極是,治河之事非小事,非舉國之力投入其中不可。”

“既然陛下的計劃只有三成把握,我等更需要動員京州和其他州府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共同襄助陛下一臂之力,哪怕能再提高一兩成成功可能,也盡到為臣之責了。”

“本王已經按照陛下要求,調配錢糧和物資人手準備南下,諸位也要拿出各自的本事來,莫要讓陛下小覷了才是。”

他轉頭看向工部尚書彭越:“彭大人,此事還要勞煩大人親自帶工部負責勘探和水利的官吏,去荊州輔助陛下,皇家技術學院,還有禁衛軍的後勤工程兵,以及建築工程局,都要調配足夠的人手。”

工部尚書彭越頷首道:“臣明白,臣即刻便出發。”

他猶豫一下,又問:“按照往年規矩,興修重大水利,需要向各地征稅分攤財政負擔,若是征徭役也就罷了,既然陛下還要給民夫付工錢,依臣看,此事少說也要五百萬兩銀子才能落地。”

“這麽大一筆錢,只怕國庫也負擔不了吧?”

其他大臣早就有此顧慮,聞言一同看向主掌戶部的瑾親王。

瑾親王卻仿佛早有所料,微微一笑道:“陛下對籌集錢糧的事,已有吩咐。”

眾人精神一振:“願聞其詳。”

瑾親王道:“陛下的意思是,向全國各州發行‘水利國債’,允許官員和大戶出資購買,國債期限為一年,一年後連本帶利一同歸還。”

“而且,如果是商人購買到一定額度,還可以獲得與皇室采辦交易的優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