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浪淘沙(二)(第4/4頁)

說著,蔣先明從袖中取出那份認罪書,雙手高舉,在眾人神色各異的目光注視下,他朗聲道,“此前用於定罪譚廣聞的認罪書是假的,臣手中有譚廣聞入京當日,親筆所寫的認罪書,臣請陛下一觀!”

此話既出,朝臣們臉色陡變。

嘉王立時擡起頭,在人群之後注視著那位跪在地上,年約四十余歲的禦史中丞,孟雲獻,裴知遠,乃至是將將取代犯官劉廷之成為樞密副使的葛讓,還有苗太尉,他們每一個人,都緊盯著他。

正元帝臉上看不出太多的神情變化,他看著面前的蔣先明,片刻後,伸出手,在所有人的注視中,他的手還沒有觸碰到那份認罪書便倏爾收回。

蔣先明擡起頭,面前的君父,不怒自威。

“你如何能證,你手裏的認罪書才是真的?”

“用於定罪的那份認罪書上,只有譚廣聞仇殺苗天寧,而臣手中的認罪書,前因後果十分詳實。”

蔣先明大聲道:“十六年前!玉節大將軍徐鶴雪下令兵分三路,在牧神山圍困胡人將領蒙脫,然而彼時,吳岱輕信丹丘日黎親王的密信,以為丹丘胡人要走水路,進攻鑒池府,強令當時的雍州知州楊鳴分出一半守雍州城的兵力支援鑒池府,統制苗天寧不肯,楊鳴使手段得到苗天寧的令牌,調兵趕往鑒池府,但那些雍州軍在半途遇上丹丘南延部落的人,全軍覆沒!”

“可他們的死,卻被算在了雍州守城戰裏!蒙蔽君父十六年啊!”

“玉節大將軍下令,命譚廣聞與葛讓分別從輦池,龍巖兩地支援牧神山,但這道軍令,葛大人沒有收到,譚廣聞被吳岱催促支援鑒池府之時,更有杜琮假傳軍令,說大將軍命他先行支援鑒池府,再去龍巖,可是……”

“可是譚廣聞不熟悉龍巖的地形,迷了路,使得靖安軍三萬人……命喪牧神山!”

泰安殿陷入死寂。

風雪從大開的殿門湧入,呼嘯不止。

苗太尉暗自蜷緊袖間的指節,作為當年在玉節大將軍麾下的一員猛將,葛讓亦聽得肝腸俱損。

“蔣禦史!你這是何意!僅憑你手裏那不知來路的認罪書,你官家面前便說得好像真的似的!當年雍州的軍報難道是假的?朝廷派去雍州探查的人難道會不知?”翰林侍讀學士鄭堅率先站出來,“當年丹丘王庭此封徐鶴雪為親王的旨意也是鐵證!你卻說說,你這個當初在雍州將徐鶴雪淩遲處死的人,如今又是在做什麽?!”

“也不是蔣禦史究竟是聽了什麽話,又是從哪裏得來的這認罪書,如今謠言正盛,蔣禦史為何要在此時再添一把火?難道你也信了那董耀之流?”殿中侍禦史丁進適時說道。

“你們不必在這裏打機鋒,”

蔣先明冷笑,“董耀被你丁大人逼死在永安湖上,那樣年輕的後生,如今關在夤夜司的還有六十余人!你們這些人,不就是想借著他們,來震懾所有敢為徐鶴雪翻案之人麽?你們以為再沒有敢的人,我卻要告訴天下人,若要秉持這世間的公理正義,便不能不敢!”

孟雲獻在旁,心中震顫。

君父從前不知道的事,縱是再多的人攔著,如今,也依舊堂堂正正地被人擺在了君父的面前。

君父已是不得不知道。

正元帝睨著他,“蔣先明,是你親自處死的他。”

“臣知道。”

“既然知道,你今日又在做什麽?”

“臣做錯了事,不能不認。”

正元帝寒聲質問,“你的意思是,朕錯看了你?”

蔣先明擡首,迎上正元帝的目光,他嘴唇微動,“自十六年前處死徐鶴雪後,臣承蒙官家信任,在雍州沒做幾年知州,便回京做了這禦史中丞,臣感念官家,這一生,臣一直以為臣在奉行一個為臣者的本分,為君,為民,臣這些年來一直想做一個無愧於心的人。”

“可是,原來臣這一路,踩的是靖安軍的屍骨,飲的是玉節將軍的血……”

蔣先明眼瞼濕潤,“臣……在雍州,淩遲了我大齊最年輕,最好的玉節將軍!”

“蔣先明!”

鄭堅厲聲,“如今此案尚未重審,你卻已經下此定論!你到底是何居心?!”

“臣!”

蔣先明俯身一拜,寒風灌了他滿袖,“懇請官家,重審玉節大將軍徐鶴雪叛國案!”

“我蔣先明,願還給玉節大將軍生前所受的那一百三十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