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3/3頁)

賓言海峽曲折狹窄,入口處最窄處僅二千丈不到,海峽兩側巖岸陡峭、高聳入雲,無數巨大冰川懸掛在巖壁上,景象十分壯觀,每逢崩落的冰塊掉入海中,會發出雷鳴般巨響。

範德行以為唐興會將這處海峽命名為雷鳴海峽,賓言海峽當然也不錯。

範德行的腦海裏立刻構架出了一篇故事來,頗為俗套的故事,船只在這裏遇險,是松江巡撫李賓言那把椅子抵住了落下的冰川,才讓船隊順利通行,既然是傳奇志怪故事,那自然是怎麽傳奇怎麽來。

“你這個故事好啊,不如再加點內容,比如夜間托夢斬龍王之類的?”唐興喜笑顏開,又做了補充。

在範德行和唐興一言一語中,這個故事的雛形變得完整了起來,融合了多種神話傳說的志怪故事。

講的是大明水師找不到歸途,迷茫至極,唐指揮夢李賓言,李賓言神遊太虛而來,一劍劈碎火地島為大明劈開航道,兩劍斬野龍王平波擒龍,一椅破龍王冰法,庇佑船隊通過海峽,神歸大明的故事,便構建了出來。

這個故事不能說合理,只能說離譜。

但是完美的樹立了一個航海符號,這個地標至此之後,就擁有了文化基礎。

在海上最怕的就是迷航,不僅僅是找不到方向,還有心智迷失,這等傳奇故事,也算是符號,可以讓人在絕望的時候,還有個虛無縹緲的念頭作為期盼。

這個期盼,大抵就是在最絕望時,劃破黎明黑暗的曙光,看似無足輕重,卻可以溫暖心靈。

兩艘船在總指揮的命令下,脫離了艦隊,開始向前探航,到了第四天傍晚時分,這兩只船帶回了好消息。

探索船只向旗艦鳴炮以表慶賀,這是約定好的信號,代表可以通行,而且對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驟然間,一種激昂、歡樂的氣氛籠罩著原來缺乏生氣的不毛之地,所有船只開始對天鳴槍,一下、兩下、三下,火炮轟鳴,山谷中回聲振蕩。

船隊緩緩地向海峽中行駛,兩岸懸崖峭壁,死一般的寂靜,光線陰暗,顯得有些陰森,使人覺得毛骨悚然。

這裏從來沒有船隊通行,也從來沒有船只經過,人跡未至,岸上黑黢黢的山岡,空中陰雲低垂,海峽的空氣十分沉悶,風呼嘯著像是冤魂在哀嚎,船只在海峽裏航行,宛如行駛在黃泉之上的一葉扁舟。

海峽夜色沉沉,但可以看到閃爍的火光,那是土著人的篝火,透過崖壁射入船窗。

所以,唐興將這裏命名為火地群島,不是沒有原因,正是這些火光,讓船隊不至於認為自己在世界之外航行。

這裏的土著,不懂得如何保存火種,只能日夜燃燒幹草和樹枝,而這些火光也成為了枯燥旅途中指引。

“我們行駛了兩天,海水深度沒有變化,至少以我們船上的工具,測不到底深,海岸連續延伸,水路沒有中斷,而是迂回曲折地延伸到很遠,水仍然是鹹鹵,證明這不是條河,的確是海峽,所以,這裏通向了另外一處海洋,我們的經度在緩慢變化。”範德行一如既往的匯報了航海日志,作為舟師,他需要判斷自己行駛在海上還是河上。

次日的清晨,黎明的晨光灑下的時候,大明遠洋艦隊順利的通過了這滿是海風、冰川和暗礁的海峽,抵達了風平浪靜的海洋,迎面撞上了一只漂流鴨。

唐興命人打撈起來了漂流鴨,看著已經掉了半個腦袋的漂流鴨,眼中噙著熱淚。

雖然離家仍然還有數萬裏之遙,但是這只不顯眼的鴨子,卻告訴所有人,他們和大明已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

在海上,容易迷失的不僅僅是方向,還有人心,那些古怪的傳說不足為信,卻可以當做人們作惡的借口。——大明首輔、松江巡撫李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