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2/3頁)

範德行和土著進行了一番驢唇不對馬嘴的交流,唐興才知道了對方的來意。

第一,土著觀察了很久,知道大明遠洋水師只是過客,所以希望得到允許,讓他們的部落,使用大明水師駐紮留下的營寨,大明水師紮營,是硬寨,對於土著人而言,住在這些硬寨裏,就是天賜的家園。

第二,土著希望大明水師能夠播種,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播種,因為高度封閉,導致這裏的畸形兒極多,希望這些孔武有力的壯漢們,能夠留下子嗣,讓部落繁衍下去。

第三,這些都不是白白索取,他們將會送上他們的糧食作物和奴仆作為交換,對於奴仆唐興不感興趣,對於糧食作物,唐興可真是太感興趣了!

在經過了一番復雜的交涉之後,倭人們興沖沖的跑去播種去了,播種的地方既不在敵方的部落,也不在大明的營寨,而是選擇了一片沙灘。

而大明水師保持了高度的戒備,大明水師對這些土著仍不信任,他們不會去,也不會讓那些女子進到營寨之中,更對參加這種露天的交流,毫無興趣。

因為生產力的落後,這裏的女子也要參加狩獵,她們會把胸前的四兩肉切掉二兩,方便拉弓射箭,兇悍無比,手持香龍血樹制作的弓箭,極為精準。

大明曾經和一個部落發生過沖突,雖然以大明大獲全勝而告終,但大明水師從上到下,對這些部族常懷警惕之心。

這裏的弓箭材料好歸好,但是技術極為落後,連蒙兀人的反曲弓都無法對明光甲的破防,這種小破箭更不在話下。

景泰十四年六月初二,大明水師帶著大堆的種子,開始揚帆起航,倭人們全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到了船上,倭人清楚,這裏雖然可以妻妾成群,但是這裏是落後的蠻荒世界,他們並不眷戀這裏的生活。

具體環境決定了道德的規範,倫理道德是手裏的黏土,可以隨意擺弄,土著的生活環境,就決定了在大明的秩序裏,僅僅只是八荒之地,生活在這裏,便沒有文明可言。

向南真的有繞過大陸,回到大明的路嗎?

這個問題困擾著船上的所有人,包括了天生的航海家唐興,唐興第一次產生了迷茫,因為一路南下,全都是綿延的土地,沒有盡頭一般。

航海是一件極其枯燥而無聊的事兒,很容易被一些模糊不清的錯誤信息引入了迷途,很多時候,人都會倒在勝利前的最後一刻。

在那勝利在望的時刻,即便以唐興那洞察海洋一切的目光,也蒙上了一層雲霧,使這個決心探索天邊奧秘的自由的男人,即使在勝利時刻的前夕,仍在接受著痛苦的折磨和無情的考驗。

水和食物並不短缺,範德行甚至學會了一些土著的話,船上多了十幾個壯漢,這些巨腳人,是之前那個酋長送到船上的禮物。

而後,在唐興都打算返航,再次回到沃景島,穿過風高浪急的大西洋回到自由之城,再回到大明的時候,消亡邊界出現了。

消亡邊界,就是出現群島的地方,作為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唐興非常確切的知道,一旦出現了消亡邊界,意味著大明水師找到了繼續向西的水路。

“東經149°,南緯52°一個可以通航的海峽就在眼前,風力十一級,有浮冰飄過,唐指揮,取個名字?”範德行取得了精準的坐標,並且讓艦隊的總指揮為這裏賦予屬於大明的名字。

唐興看著那土著人留下的一堆堆的篝火痕跡,笑著說道:“就叫火地群島吧。”

範德行無奈的說道:“唐指揮取名一如既往的無趣。”

“你不服氣,你取個好聽點的!”唐興拍著桌子,這個讀書人,居然嘲諷他肚子裏沒墨水,他可是和李賓言談笑風生的人物!

範德行非常確信的說道:“要我說這片消亡地界的群島就叫唐興島,這條貫穿的海峽就叫唐興海峽!”

唐興一腳狠狠的踹在了範德行的腚上,恥笑的說道:“兜了個圈子,就是要拍馬屁是吧。”

範德行頗為確信的說道:“不不不,我覺得應該如此命名!日後無論是誰,通過這裏,都要說一聲,唐指揮保佑。”

“這裏是唐指揮帶領我們知道找到的,否則我們很難通過那片恐怖的海域,你知道的,羅盤都無法指引方向的海域,會讓船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之上迷航。”

唐興十分確信的說道:“這條海峽有名字了,就叫賓言海峽,你看它彎彎曲曲的延伸,像不像李賓言那個措大肚子裏那些彎彎繞繞?日後但凡是路過這裏的船只,都要大喊三聲,李賓言保佑!”

“你讀的書多,編個故事,讓人信以為真,你知道,海上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規矩,即便是不知道為什麽,一定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