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大明興衰疏(第2/3頁)

一個大學堂,從最初的醞釀到朝中決行、粗定、有成,需要多久的時間?

以京師講武堂、講義堂、講醫堂、海事堂、巾幗堂為例,海事堂一波三折,甚至改了個名字,從通事堂改為了海事堂,發揮作用最少也要三年的時間。

可這些學堂,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大明的興衰榮辱,息息相關。

“那朕就把朕的想法,交給禮部廷議,拿出個章程來,這番建校,朕擬撥三十萬銀,以作籌建之費。”朱祁鈺見胡濙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便笑著說明了自己的打算。

和講武堂等學堂一樣,籌建的費用,由皇室內帑單獨撥付,日後的所有開銷和維護,由國帑內帑對半分開,這也是大明皇權和臣權、政務官和事務官、決策權和行政權多年博弈後的一個結果。

胡濙一聽三十萬銀,再聯想到自己給皇帝張羅選秀也只有兩萬銀,只能說皇帝陛下果然該出手時,從無吝嗇。他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胡少師生了個好兒子啊。”朱祁鈺示意興安拿來剛送來的大明奇功牌,掛在了胡長祥的身上,拍了拍他的胳膊,笑著說道:“好好幹,朕很看好你日後的臣就,朕希望,日後大明的糧食能越產越多,百姓們的肚子也能吃飽一些,要是想實現,胡祭酒要多多為朕分憂才是。”

“臣定不辱沒君命!”胡長祥跪謝皇恩。

胡濙和胡長祥站了起來,走出了講武堂聚賢閣,而胡濙打量著自己的兒子,有些好奇的問道:“你是怎麽做到的?”

胡長祥面帶猶疑的說道:“後山馬和大宛馬的串串,既有後山馬的耐力,也有大宛馬的高大,在奉聖州軍馬場內,大明的軍馬,比汗血寶馬跑的時間更久,比後山馬更加高人一等,即便是以兒子對軍事淺薄的認識而言,在馬上高人一頭,就是強悍一分。”

“這是為什麽呢?是什麽決定了它們的耐力,又是什麽決定了他們的身高、顏色、毛發、尾長?這種雜合,只是在動物上,還是在植物上也有?”

“這是五年前為了做此事的起因,太醫院在密雲藥廠有數十塊田,為了篩選出耐寒的水稻,孩兒走遍了順天府,又利用父親的名望,從直隸各府、遼東都司取耐寒水稻,在密雲藥廠做了五年的實驗,將秋日最抗寒的水稻和稻穗最大的水稻的花粉互相雜糅,選育數代,方有此物。”

胡濙一愣,好像的確有這件事,每年皇帝要扶犁祭祀句芒,胡長祥請父親讓各地選育良種上送京師,而當時選的似乎就是耐寒種,還有耐病、根系大等等各種奇奇怪怪的要求,他這才知道兒子這麽些年到底在搗鼓什麽了。

“二位留步,這是胡長祥太醫的奇功牌賀禮。”成敬將奇功牌大禮包遞了過去。

其中有大明皇帝親手制作鋼筆一只,兵仗局禦制鋼筆數只,大明皇帝親手制作懷表一塊、兵仗局禦制輕油宮燈兩盞、輕油若幹、奇功牌車駕一輛、這輛車采用的是大駕玉輅的同款避震系統、兵仗局禦制軟篾藤椅一把、兵仗局禦制金銀彩幣各二十枚、蒙頂甘露十五斤等等。

胡長祥接過了那個奇功盒,不便攜帶之物,便都在車內。

“謝過大珰。”胡長祥拎著盒子,扶著父親上了車駕,自己才坐上了車駕,離開了講武堂。

成敬站在講武堂的門前,樂呵呵的看著車駕遠去的背影,這些東西說貴他不算貴,都是宮裏打造的,除了陛下親手打造的那兩樣,折價不過百銀左右,但是這些東西說不貴,的的確確是萬金難求,就以陛下親手制作兩物而言,用什麽價格去衡量呢?

成敬特別希望多送幾個奇功牌大禮包出去,這代表著又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取得了陛下的認可。

農學堂的設立戶部不反對,禮部也不反對,這可是老尚書的次子,禮部多少要賣這個面子,唯獨這翰林院的聲音最大:一群泥腿子都沒洗幹凈的家夥,也配做天子門生?

奈何皇帝不嫌棄,翰林們、國子監的稟生們喊的聲音再大,也是沒任何用。

倒是那幾個月的月考,一次比一次難,難的翰林、稟生們撓頭發。

而禮部尚書姚夔在大明東華門外張榜公布進士名錄之前,上了一份《大明興衰疏》,這份奏疏極為冗長,乃是一道不折不扣的萬言書,這本萬言書,朱祁鈺將全文貼在了邸報之上,內十事不漏一字,不缺一篇,外十事取了兩篇,整本邸報,只有這本興衰疏。

這本興衰疏裏,從內外兩個角度,一共列舉了大明興衰二十事兒,這是舊黨的巨大勝利。

內事十事分別是:

第一事為:確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皇權和臣權的共同認知,為基本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