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2/3頁)

朱祁鈺眉頭緊皺,楊洪不是個恃恩自恣的人,他總是小心的維持著一個將領的生存之道,今天這是怎麽了?

朱祁鈺十分鄭重的說道:“昌平侯有何諫言,盡管說便是,朕不是一個不納諫的人。”

楊洪斟酌了一下,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十二團營的基礎是於少保奠定的,陛下自然不會薄待於少保。”

“但是四勇團營的基礎是指揮同知範廣奠定的,臣以為此次放賞,在功勛部中,是不是也有範廣的一份功勞?”

楊俊雖然是庶子,但是其積累的戰功足以封伯了。

因為戍邊需要,調任遼東任總兵官的範廣,就應該被遺忘嗎?

楊洪不是在討論公平不公平的問題,而是在討論人性。

範廣守遼東,不能參與河套之戰,範廣從遼東至京師打下了京營四勇團營的基礎,卻為他人做了嫁衣。

萬一範廣有點想法,遼東豈得安寧?

楊洪俯首說道:“陛下,臣不是為了範廣請功,董山和李滿柱自從聽從瓦剌的號令之後,在正統十三年起屢次叩關,滿掠而歸。”

“鎮守山海、永平總兵官應城伯孫傑,素無將略,不恤人難,士卒嗟怨,軍政廢弛,不能守關,已經被陛下斬於前歲大閱之前。”

“範廣再任遼東之後,邊方安寧,董山、李滿柱不敢再進犯,臣以為此乃範廣之功,善戰者無赫赫之名。”

朱祁鈺一聽是這個事,面露微笑看向了興安說道:“取寧遠伯範廣的印綬來。”

“朕從來不是個小氣的人,而且此次集寧河套之戰,範廣雖然人在遼東,但是並非寸功未有。”

“此次韃靼人如此老實,未曾和瓦剌再勾連在一起,乃是範廣鎮守遼東之功也。”

楊洪瞬間滿臉笑容,他還以為陛下忘記了範廣,沒想到陛下早就準備好了給範廣的功賞。

範廣何許人也?

在京師之戰中,從遼東調來的猛將,下馬死戰從不皺眉,退一萬步講,範廣是從龍之功,有好事,朱祁鈺怎麽會忘記範廣?

朱祁鈺當然不是無功放賞,範廣在此次作戰中,的確是有功。

他笑著說道:“廣寧衛,乃是鉗制韃靼人重要的衛所,在整個集寧河套之戰中,範廣都從沈陽遼東都司,至廣寧衛,枕戈待旦,一旦韃靼有變,立刻進剿。”

“脫脫不花、烏格齊、阿噶多爾濟和滿都魯,正是看到了遼東都司大軍皆在廣寧衛,才不敢擅動,要知道廣寧衛到大寧衛僅僅十驛距離。”

大寧衛到京師和到廣寧衛都有驛路。

廣寧衛對控制韃靼人多麽重要?

在明末的時候,大明廣寧衛在大明手中的時候,蒙古可汗林丹汗,就是大明在塞外的左翼。

薩爾滸之戰、沈陽之戰、廣寧之戰,林丹汗都派了蒙古騎卒,配合大明軍作戰。

但是廣寧衛在王化貞手中丟失,林丹汗不得不西進,最後死在了西進的途中。

範廣的確有功,理應放賞。

楊洪點頭說道:“陛下英明。”

這一句真心實意,陛下考慮的極為周全,並不需要他過度的提醒。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此次作戰,朕打算將於少保由文官轉為武勛,授文安侯,賜世券。”

這件事應該在京師之戰打完之後就辦,但彼時國朝初定,大明朝萬象更新,朱祁鈺只給了一個少保。

“陛下問過於少保沒有?”楊洪滿是疑惑的說道。

朱祁鈺搖頭說道:“自然沒問,上次朕賜他九重堂,他都不要,還是以官邸法為由,才肯收下。”

“這次朕打算班師之後,直接授爵便是,不給他拒絕的理由和時機。”

楊洪嘆了口氣說道:“恐怕於少保不受啊,當年太宗文皇帝就授姚廣孝侯爵,姚廣孝受爵之後,就開始深入簡出了。”

“陛下,可有兵部尚書之人選?”

朱祁鈺搖頭,陳汝言真的不大合適,除了人雲亦雲以外,他還有點過於樂觀。

他想了想說道:“讓於少保暫代便是,等有合適人選再說。”

楊洪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陛下,臣有一言,於少保以武勛封侯理所應當,但決計不合適再暫代兵部尚書了。”

“不合適。”

楊洪的意思很明確,累功起嫉。

若是於謙以武勛領兵部尚書,一來壞了規矩,二來就把於謙放在火架上烤了。

不是於謙不夠優秀,而是有些人會對於謙進行攻訐。

而於謙又不是胡濙,不善自保,很容易陷入被動當中。

誰攻訐胡濙,胡濙能在朝堂上,把對方罵的找不到北,於謙被彈劾,只會說,臣有罪……

朱祁鈺聽懂了楊洪的意思,頗為撓頭,這印綬世券都制好了了,但是現在朝廷需要於謙繼續領兵部尚書一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