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做官

事實證明, 商場上的眼光遠見往往伴隨著果決。

當日眾人還在因為合同瞻前顧後時,其中一位三十歲上下的男人就當場簽約。非但如此,兩天後,甚至他又將自己的連襟拖來拿了另一份合同。

“師老板, 這麽一來, 是不是我們縣裏就我們兩家說了算?再不會有旁人了?”

捏著墨跡未幹的合同, 那人再三確認道。

師雁行笑著點頭,“不錯。”

因為沒有收取加盟費, 所以相對應的, 她也在很多細節上大膽放權,比如說店鋪選址、後續分店, 都全權交給加盟商本人自己決定。

畢竟這時代收錢賣貨的模式還是太過超前了些, 又是人家的店, 你過去指手畫腳,人家未必領情。

索性就都由他們自己辦, 願意在什麽地方開店,開多大的店, 甚至開幾家店,師雁行都不過問。

勝負由人, 賠賺由己。

連襟二人對視一眼,都挺興奮。

最初開口那男人平時只從州城販了貨物, 回到縣城賣, 風餐露宿十分辛苦,又賺不得多少銀兩。

因來得多了,漸漸聽說師家好味的名聲, 又暗中計算每日出入賬, 越發心頭火熱。

美食城內別家他不管, 光師家好味那一個档口,每日怕不下二三十兩流水,即便去掉房租、賦稅並各色人工和材料本錢,利潤也相當可觀!

若自己也能有這麽一家鋪子,又不必每日起早貪黑東奔西走,且能與家人日日團圓,豈不美哉?

若有幸也能如師家好味一般結交一二貴人,豈不終生有靠?

就動了自己開店做掌櫃的心思。

師雁行見他們穿戴,也不像太富裕的,便好心建議說:“我隨口一說,兩位隨口一聽,若不喜歡,權當沒聽過這話。

做生意商場如戰場,有賺就有賠,還是謹慎為妙。開始時最好先少鋪攤子試試水,兩家隔得不要太近,免得自家打架,便宜了旁人。待到名氣大了,知道的人多了,有抱怨隔得遠的時候,再擴張不遲。”

那連襟二人倒還算踏實,聽得進話,並不因為師雁行是個年輕小姑娘便有所輕視,都豎起一雙耳朵來聽,十分入神。

待到師雁行說完一回,那當姐夫的又陪著笑臉追問:“師老板說得極好,那依您之見,我們先在哪裏租賃多大的鋪面為佳呢?”

師雁行並不吝嗇傳授經驗,只是這年月男人們往往拉不下臉來,她也懶得熱臉貼冷屁股,只要別人不問她便不說。

可眼前二人這般誠懇,卻不是搔到師雁行的癢處?叫她當下忍不住打開話匣子。

先問那縣城經濟如何,日常做工的百姓月入多少。

再問縣城格局,統共幾條大街,街上鋪面都做得什麽買賣雲雲。

那連襟便認真學習,恨不得將她說的話都倒背如流。

因年關將至,來不及租賃鋪面,倆人家去後便先買了大鍋、支起攤子,做好後換上師家好味提供的制服,沿街叫賣,倒也賺的不少……

總體說來,在瀝州的日子並不比當初從青山鎮進五公縣艱難多少,關鍵是基礎和人脈打好了。

所以說,只要能熬過開頭,窮的越窮,富的越富。

忙起來的日子一晃而過,轉眼冬去春來夏至,七月流火。

五公縣美食城已正式在州城紮根,成了當地一面招牌,眼見八月鄉試在即,王江私下又跟師雁行商議,說要不要爭取鄉試期間考官們的飲食。

鄉試從八月初九正式開始,截至十五結束,但考官們會提前幾日,照慣例八月初五進去,一直到九月初五閱卷完畢放榜再出來,前後足足一個月。

皇帝欽點的正副考官外加一幹陪同和閱卷人士,如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等,並內外守衛、侍從等近百人一個月的三餐,絕不是小買賣。

最要緊的是能跟朝廷命官接觸,若得了他們的青眼,或許飛黃騰達只在一念之間。

世人都不傻,這樣的好買賣,誰不爭破頭?

但師雁行想也不想就否了。

王江似乎早就猜到她的答案,並不算多麽意外,只是有些失望。

師雁行就道:“王掌櫃想必早有打算,來問我不過是想找個人錘死了,何苦來哉?”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外地做生意本就忌諱反客為主,況且如今美食城蒸蒸日上,已經占了“利”,若再強行去搶奪“名”,難免有些貪得無厭,容易招人忌諱。

王江自嘲一笑,“也罷了。”

當初在五公縣時,他們幾家就是一流頂尖的地頭蛇,怕過誰?自然想搶什麽買賣都成。

可瀝州不同,他們是外來戶,人脈也好,底蘊也罷,本就比不得本地商戶。如今美食城買賣興旺,旁人不來找麻煩就謝天謝地,正是養精蓄銳奮起直追的大好時機,何必再主動往渾水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