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入彀中(第2/3頁)

或許,她的確是在關心魏玘——她清楚他處境,知他身旁虎狼環伺,才會認為隨行之人太少,難在他遇險時護他周全。

可這不是她該掛慮的。

趁人還未回應,阿蘿添道:“還請殿下不要誤會。”

“我不是在擔心殿下。”

話音剛落,魏玘神色微僵,眸間驚喜曇曇一現,極明了地敗落下去。

阿蘿看在眼裏,抿起唇,又道:“如殿下已聽虎兒說過,應當知曉,此處共有五名孩子,其中一名風寒未愈,需要格外照料……”

她越說,聲音越顫。字句分明屬實,卻如刀似劍,割得她唇舌作痛。

魏玘並未作答,斂眸低目,不再容人辨讀。

半晌,才聽他道:“不必擔心。”

他口吻尋常,若無其事:“杜松和川連都在。你信不過旁人,總歸信得過他們。”

“篤篤。”足音遠遠,自後傳來。

——是孩子們和王五。

魏玘頭也未回,只道:“收拾東西吧。”

他旋身,落下一道冷肅的背影,率先離去,逐漸拉遠距離。

“去翼州城。”

……

阿蘿稍作整頓,領著孩子們,與魏玘等人匯合。

她原以為,魏玘的馬車十分豪華,見時才發現,它儉樸、素潔,比從前清簡許多,但相較於王五的馬車,還是更寬敞、雅致。

此外,車後還拴著三匹好馬,可做騎乘,也可備用拉車。

孩子們正是天真的年紀,少識王室威儀,甫一匯合,便圍在馬車左右,嬉笑玩耍。

少年人在車邊鬧騰,青年人在另一頭攀談。

再見阿蘿時,杜松、川連神態各異——杜松又驚又喜,與她噓寒問暖、交換信息;川連有羞有愧,自覺虧欠她太多。

阿蘿待兩人並無不同。她只生魏玘的氣,不會牽連旁人。

至於王五,行程至此落幕,自阿蘿處領了報酬,又尋川連添了補給,與眾人依依惜別。

唯獨魏玘一人,孤身立於遠處,徒留背影蕭疏,不知在想些什麽。

待喧囂聲平息下來,便是啟程之時。

魏玘將車輿讓給阿蘿和孩子們,遣杜松隨乘照料,又喚來川連、附耳吩咐幾句,見對方策馬離開,才翻身上馬,命車夫出發。

馬車內,氣氛輕松愉快。

孩子們活潑,杜松也尚是少年,雙方很快打成一片,連病恙纏身的杜小小都很欣喜。

阿蘿聽幾人七嘴八舌,也莞爾,露出笑靨。

無論如何,她信任魏玘的為人和能力,想孩子們受他庇護、照顧,總歸是好的去處,不必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她仰頸,靠往車輿,稍稍松懈精神,散開緊繃的心緒。

晚風流淌,拂開薄簾,惹阿蘿側目看去。

車外,夜色傾覆,有小燈搖曳窗邊,燭火憧憧,照出魏玘專注、平靜的側顏。

阿蘿一怔,心口像壓著石頭,滋味難以言狀。

她轉開目光,索性合眸,不再去想。這些時日,為了照看孩子們,她強打精神,幾乎沒睡過整覺,是該好好休息了。

這一夜,極罕見地,安穩無夢。

……

次日,阿蘿是被吵醒的。

睜眼時,杜松已不見蹤影。孩子們大多在睡,只有虎兒清醒,正低著頭、玩弄手裏的草芥。

那喧鬧聲來自車外,聽上去,像錯雜、紛亂的叫喊。

阿蘿挪身,掀起車簾,打量外界。

只見人群泱泱,各個面黃肌瘦、衣衫襤褸,集結於道路兩旁,與馬車相隔不遠,被胥吏們橫臂攔著,似乎隨時能沖破重圍。

他們嚷著什麽,卻因人太多,一個字也聽不清楚。

人群後,屋宅、街道被洪水摧了大半,部分完好,部分缺失,部分只留軀殼。

阿蘿心下一驚,忙收手,撤回馬車中。

顯然,馬車已駛入翼州城。可這道路太過平坦,不像災城,倒像受人刻意清理。

“阿姐,別擔心。”虎兒小聲道。

他知阿蘿受驚,便安慰道:“肅王殿下與我說了,要幫咱們平頭百姓做主。我們不會有危險、不會再挨餓,其余人也不會。”

阿蘿一時說不出話,只抿唇,點了點頭。

杜松告訴過她,魏玘此行,是領了大越皇帝的旨意,特來救助災民。他的車駕也並非只有三人,還有不少典軍、官吏,隨後就會抵達。

她知曉魏玘的本事,對此不存疑慮,信他能不負眾望、救人於水火之中。

馬車悠悠,駛過長路,將災民漸漸拋遠。

車內眾人身軀一仰,便是轉過路口、駛上一條爬山的窄路。

杜松昨日提過,翼州城是山城,傍青巖山而建,城內地勢高低不平,平民百姓多居於山下,達官貴人多居於山上。

肅王乃大越皇子,自然比達官貴人更加顯榮。

如此看,一幫孤幼與一名巫疆女子,能往山上去,也是沾了肅王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