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駕崩

我跟阿恒趕到紫宸殿的時候那裏已經站滿了人,滿朝文武跪在殿外,後宮的娘娘們跪在外間。我和阿恒一到便被叫進了暖閣裏,看見皇上正躺在床上,神態安詳,就像睡著了似的。

進到暖閣裏的人不算多,景皇後陪在床邊,徐明在一旁伺候,太子李玦、大狗子和五皇子都來了,小孩子沒見過這種場面,瑟瑟躲在大狗子身後。還有就是景策、中書令方信和各部幾個尚書。

令我沒想到的是淩崖子竟然也來了,再不是那身邋裏邋遢的裝扮,一身深藍道袍,腰間系著白麻繩,靠窗站著,帶著些許悲憫靜靜看著這裏的人。

阿恒剛進屋就拉徐明過來打聽:“皇上怎麽樣了?”

徐明抹了抹有些濕潤的眼眶,輕輕搖了搖頭。

阿恒當即就急了:“在城門口分開的時候還好好的,怎麽會突然就不行了?咱們分開之後發生了什麽?!”

徐明還是搖頭,“早就不行了,皇上一直硬撐到現在,回到宮裏,那口氣一泄……就上不來了。”

我忽然意識到,是驪山這一行,耗盡了他最後的精氣神,淩道長給的那些藥丸恐怕不是什麽大補的方子,而是拿來續命的。我一直就有種感覺,從淩霄子道長替代明月笙出現在行宮,到引出陳楚山,再到李鈺帶兵圍山,李玦拒援,阿恒奔襲救駕,這一切就像是早都安排好的,不然不會這麽環環相扣,卡得恰如其分。他想用他最後的時間布一張局,把那些危害大周安危的誘因全都引出來,聚而殲之,為後來人鋪路。

難怪看著李鈺自刎在眼前他還能那麽淡定,只怕也是知道,他一走,外面跪著的這些人絕不會放過李鈺。哪怕他真能給李鈺找到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李鈺一輩子也只能活在擔驚受怕和弑父的陰影裏。既然護不了,早走了也是種解脫,他們父子作伴,無非是早一步晚一步罷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說話的聲音驚擾到了他,那雙眼睛慢慢張開,視線凝聚在我身上,沖我招了招手:“小書呐,你來了。”

我慢慢上前,跪在床邊拉起那只枯槁的手貼近臉側:“是,皇上,是小書回來了。”

皇上用指腹輕輕摩挲過我的臉側,我原本以為我把眼淚都留在興慶宮裏了,在看見他像小時候一樣招呼我時,淚水還是一瞬間奪眶而出,止都止不住。

皇上輕聲問:“老相爺呢?”

我抿了抿唇:“老相爺他……薨了。”

皇上眼睫輕輕顫了顫,緩緩閉上了眼睛,再睜眼時卻已經恢復了平靜:“這對老相爺而言不算壞事,傳令禮部,老相爺追謚‘文正’,為我大周第一文臣。”

禮部尚書跪下領旨。

皇上接著道:“以老相爺的身份,陪葬皇陵綽綽有余了,只是老王爺給他留了位置,朕便不強求了。”

“皇陵一旦封存不可再啟,所以當年老王爺執意不入皇陵。景陵往西十裏,有一座孤墳,是一個合葬墓,你們把老相爺葬在那裏就行了,老王爺等著他呢。”

我含淚點了點頭:“是。”

“不要哭了,誰還沒有個要離開的時候,”皇上替我把眼淚擦了,嗓音還是醇厚又溫潤,“要說朕還有什麽放不下的,一是咱們大周的疆土,第二就是你。”

“朕有愧於俞英,更有愧於你,這些年來你在外頭吃了不少苦,朕都知道。朕看著你長大,早就把你當成朕的一個兒子了,沒有哪個父親看著兒子受罪而無動於衷的。”

我忽然明白為什麽丁一的下場那麽慘烈了——有警示李鈺的用意,也有替我報仇的意思。我當時還奇怪為什麽被叫去觀刑的是我和李鈺,直到如今才想明白。

“傳旨,”皇上道,“柳俞英謀逆一案實屬冤案,柳氏一門忠肝義膽,舍生取義解國之困,追封柳俞英為忠仁侯,其子存書承其爵位,世代罔替。”

我愣了愣,趕緊後退兩步跪下來叩謝皇恩。

頭一點地,眼淚就砸下來了。

皇上把目光重新對準了阿恒:“突厥使臣到哪兒了?”

阿恒回道:“由祁風和滕子珺護送,如今已經到蘭州了,三日後可抵京。”

皇上的聲音更低了,看著阿恒交待道:“這一場仗打得夠久了,你比朕更清楚,不止是突厥耗不起了,咱們大周也被拖累得夠嗆。還有陳楚山躲在暗處虎視眈眈,這一次沒能捉住他,這場仗就早晚要打了,俞英幫咱們拖了十多年,剩下的就靠咱們自己了。朕只怕如今邊關還不穩定,他會從中作梗,所以突厥那邊得盡快安定下來,吐蕃也要嚴加監視。”

阿恒點點頭:“臣知道了。”

“朕本想再多撐一撐,如今看來是不行了……朕一走突厥使臣那邊肯定會趁火打劫多提些條件,不是太過分,便穩一穩他們,如果真的觸及到底線了,那便打。咱們大周有賢臣良將,地大物博,不受他們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