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斐然摘了一把嫩嫩的槐樹葉, 身子一翻,單手掛著就從槐樹上跳了下去。

他一手握住槐樹葉一手攬住斐弋,“父王這只是幸福生活的前奏。”

斐弋不明所以仰頭看他。

被揍怎麽就幸福生活了。

不過, 後來斐弋懂了。

自從皇帝專程到珵王府把珵王揍了一頓之事鬧的沸沸揚揚後,朝中的大臣也不再拿珵王勝任不了右部侍郎一職說事,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皇帝已經親手教訓過珵王, 且還是在幾位皇子求情下才停的手,對珵王來說這個懲罰足以, 皇帝賞罰分明,自然沒有什麽可指摘的地方。

且不用說珵王被揍後每天按時上朝,認真點卯, 下朝了也不回府, 每天就直奔戶部, 他不止查閱戶部歷年宗卷, 甚至還向皇帝請旨調了各部相關卷宗查看對比, 甚至還調了大理寺的部分卷宗查看對比, 好幾次直接就在戶部裏挑燈夜讀家都不回。

不說大臣們看了點頭,就連皇上都欣慰不已, 還因怕斐然勞累專門把人喊過去囑咐其注意休息。

斐弋有時回到家都不一定能見到斐然的身影。

斐然的突然奮進簡直讓所有熟悉他的眾人驚奇, 斐祈連連圍著斐然轉了好幾圈:“你這是改邪歸正了?”

斐然:“我一直都走在正途上。”

斐祈:……

這要不是他弟弟,他都信了。

這天,朝堂上為廬安地區的疫病賑災事宜吵起來了。

戶部尚書:“臣以為撥款銀兩比照往年即可,疫病一事在廬安地區時有發生,非罕見之事, 可派禦醫前往助其解決。”

廬安的疫病發作不是一次兩次的事, 它就像是每年的慣性一般, 天熱時總會發作一兩次, 傳染性不廣,每年都是如此,眾人都習慣了。

但是想要用往常之事讓戶部多掏錢?

那不可能,戶部不同意。

巡南禦史:“今年廬安等地較往年天旱,收成恐不足,加其疫病一事,百姓勞苦困難,實該多撥些銀兩賑災。”

戶部尚書:“東南天旱乃常年之象,陛下現今已免除廬安百姓賦稅徭役之事,再增銀兩,國之負擔將重,臣私以為不可。”

巡南禦史:“免其賦稅徭役一事是聖恩隆眷,現今廬安百姓收成未至,百姓還需朝廷開倉救濟……”

戶部尚書:“救濟之事自然耽誤不得,但……”

兩個人你來我往,誰都不讓。

中心思想就是禦史想要多要錢,但戶部按照往例說什麽都不同意多給。

兩人來往之間,兩邊各自支持其想法的官員也都開始爭辯起來,很快整個大殿上都開始為這事爭吵起來。

坐在上首的惠昭帝面色沉穩的看著下方,一時到看不出他心裏是支持哪一邊的。

不過,倏的,惠昭帝瞄到眼睛已經快閉起來的斐然,他眼皮猛的一跳,趕緊開口道。

“戶部右侍郎,你來說說,朕聽聽你的看法。”

唰的,大殿上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集到斐然身上。

珵王在大殿上基本上就是朝臣眼中的吉祥物,他只要每天早朝站在那裏不讓陛下生氣就好,大家有什麽問題也都不會麻煩他。

就連戶部尚書也沒給他派過活,有什麽事他和左侍郎直接就處理了,一是知道斐然本性懶散,二是擔心事情在他手裏出了什麽紕漏,倒時麻煩的還是他們,所以幹脆就把斐然當個爺在戶部供著。

不少大臣都和戶部尚書一個想法,也就沒人找他,時間長了,他們都快把斐然忘了。

現今突然聽到皇上喊他的名字,眾人神情不免一滯,像是突然發現殿上還有這個人似的。

戶部尚書和左侍郎頓時雙目緊盯的看向斐然,生怕他一出口就怕錢給出去了。

戶部倒也不是不關心百姓,在他們看來賑災銀兩只要夠用就可,多一厘他們都不想出,整個大央從上到下每天都有人問戶部要錢,這裏多一厘那多一厘,國庫遲早都要被掏空了,他們必需嚴防死守。

巡南禦史也同樣緊盯著斐然,希望他開口能站在他們這邊。

珵王做為戶部的人,又是皇帝最疼愛的皇子,說不定皇帝還真會考慮幾分斐然的意見。

禦史倒也不是貪財,而是站在他的立場上,疫情加旱災同時發生,這日子對廬安百姓來說不免難了些,多撥點錢財,可能就會多救下那麽一兩個人,讓廬安的百姓這個旱季過的不那麽艱難。

一時間,兩邊目光皆炯炯的盯向斐然,等著斐然開口。

熬了幾個大夜的斐然,努力睜大眼睛,看向惠昭帝。

頓了那麽一秒,回憶起剛才的事,斐然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兩位大臣說的都不無道理。”

戶部尚書頓松一口氣。

和稀泥也不錯,反正不讓戶部多掏錢就行。

巡南禦史則有些失望,但也很快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