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易寒星當天給聽故事的人讀了曼君傳裏面這句話。

阿姨大娘們圍在一起,聽到這句話還在笑女主:“到底是年輕,靠自己雙手掙?我們誰不是靠自己雙手掙錢,掙到幾個錢了?”

“總歸還是小說,小說裏面的主角,跟我們不一樣啊。”

“怎麽不一樣了,之前你們巷子裏那個妹仔,多好看啊!結果呢?還不是只能去舞廳陪人跳舞?她倒是不想去陪人跳舞,她爹的醫藥費她弟弟們的學費哪裏來?”

“說到那妹仔,她還真有點像曼君。”

“人家可比曼君精明多了,錢都拿在自己手裏,可不會慣出那種拿著姐姐跳舞的錢去充大款還看不起姐姐的弟弟來,他們全家可都是看她臉色過活呢。”

一群人熱熱鬧鬧地討論著,易寒星好幾次讀完一個場景都要被打斷,等大家討論盡興了再繼續讀下去。

一邊讀著報紙,易寒星一邊在觀察周圍的人,除了記住了相關人員的特征之外,還注意到了幾個可能有點特殊的人。

夜間和於復說起任務和求學安排的時候,易寒星也提到了這一點。

“我今天看到幾個來您店裏買東西的人,看著都挺像是我們情報員的。”易寒星說著:“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

“哦?”於復有點好奇:“你覺得哪幾個像?”

柱子也在邊上默默地將目光投注在易寒星身上。

“一個挎著籃子穿著藍色上衣黑色褲子看起來三十多歲的女性,一個帶著眼鏡穿著灰色長衫還拿著報紙的的中年男人,一個穿著學生裝的二十左右的男學生,一個瘦長臉比較有肌肉的黃包車夫。”易寒星數著手指頭說道。

於復和柱子驚奇地對視一眼。

看到兩人的表情,易寒星心裏有了數:“我至少猜對了兩個?”

“你是怎麽看出來的?”柱子奇道。

相比於迫不及待想要問出來的柱子,於復更加沉得住氣,還記得追問易寒星:“你確實猜對了兩個,現在知道有兩個人是,你能猜出來是哪兩個嗎?”

聽到於復的話,易寒星沉吟了一下,對比了四個人的疑點,回答道:“應該是中年婦女和帶著眼鏡的中年男人吧。”

這下子,於復也忍不住挑眉了:“說說看你的分析?”

易寒星也不賣關子,直截了當地將自己的分析說出了口:“那位中年女性的衣服看起來還不錯,而且她挎著的籃子裏還裝了一些菜,在我們讀報紙的時候才買菜,多半也不是傭人,這種人應該是家庭條件過得去,但是又需要自己買菜,所以應該有一兩處房產,或者家裏有穩定中層收入的人家。”

聽著易寒星的分析,於復和柱子都點頭認可。

“她這種條件,應該和今天來店裏的何姐菊花嬸她們差不多,但是她並沒有停下來聽我讀報紙的內容。”易寒星繼續說。

“也許是人家家裏有事呢?比如要招待親戚,所以急著回去。”於復提出疑問。

“她買的是白菜、小蔥和鹹魚,這不是這種條件的家庭招待客人應該買的東西。”易寒星解釋了一下。

因為上海靠海,所以鹹魚的價格是很低的,基本就是海洋捕撈起來之後直接曬幹了賣,一般家裏作為下飯的菜,招待客人至少要肉和雞蛋的。

“那也許只是她不喜歡聽故事。”於復繼續挑剔。

“不排除這個可能,但是她不僅出店門的時候左右看了一下,而且買的白菜沒有掐掉外面的老幫子,而且蔥是一把的。”易寒星說著:“何姐她們買菜的時候,菜外面都不會有老幫子殘留,是掐掉了才稱重的,至於蔥,這種讓攤販給自己送兩三根就夠用了,怎麽會買一把?所以這個中年女人應該不是主婦,只是打扮成這樣罷了。”

於復沒想到易寒星居然觀察的這麽細節,暗想下次要提醒一下了。

看到沒說話的兩人,易寒星繼續說:“才開春不久,雖然街面上青菜變多了,但是何姐她們這種要在家裏洗洗刷刷的主婦,冬天生的凍瘡都沒有完全康復,手上多多少少有點痕跡,這個人的手卻很幹凈,說明她平時不需要洗衣服抹布。”

“當然,也可能是她家裏平時是其他人在做這些活,只是今天其他人有事才讓她臨時頂上。”沒等於復質疑,易寒星就自己說道:“但是僅憑這幾個特點,我稍微懷疑下,也不需要太多證據。”

於復頷首,柱子比了一下大拇指。

“至於那個中年男人。”易寒星皺了皺眉頭:“其實他沒有什麽破綻。”

“那你是怎麽懷疑上的?”柱子好奇問。

“他的眼鏡厚度不夠。”易寒星說。

“眼鏡厚度?”於復和柱子都奇怪地問。

“你們應該都知道,眼鏡不管是近視的凹面鏡還是遠視的凸面鏡,都是靠折射改變起到矯正視力的作用的,所以不同近視程度的人,戴的眼鏡鏡片厚度是不一樣的,近視越深,厚度越厚。”易寒星想著,現在鏡片又沒有後世的高技術,不存在高度近視鏡片卻是薄薄一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