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合一(第2/6頁)

“此等毒婦豈配母儀天下?”白千裏冷淡的看向剛接下主審蔣家差事的清河郡王世子,“如此肆意殘害皇嗣之人,可配死後與先帝合葬?”

清河郡王世子面上浮現猶豫,半晌後才深深的嘆了口氣,“白相莫急,容我回府後將今日之事細細的稟告阿耶。”

他雖然是已經被宗室和朝堂承認的下任宗室族長,但他輩分與蔣太後相同,要稱蔣太後為‘堂嫂’,有些事由輩分最大的清河郡王來做,才更有威儀。

白千裏、崔太保和襄王見新帝只是仿佛不願意面對似的閉上眼睛,並沒有阻止清河郡王世子請教清河郡王‘蔣氏毒婦可配母儀天下’的意思,才勉強忍住繼續求新帝處置蔣太後的想法。

等蔣太後不再是太後,只是罪臣女蔣氏,他們再與她報仇報怨。

前朝發生這樣的大事,紀新雪等人皆無心上課,默契的前往食殿等待前朝的最新消息。

直到下午的課程全部結束,紀新雪等人才根據各中只言片語的消息,拼湊出蔣家轟然倒台的經過。

紀新雪托腮盯著滿桌子的空盤子,回想當初新帝告訴他蔣家要完時所說的‘他們’。

從結果上看,直接或間接導致蔣家完蛋的‘他們’有崔太保代表的世家、突然與蔣家割裂的白千裏、還有一反常態振作起來的襄王。

導致這些人不約而同的視蔣家為眼中釘肉中刺的罪魁禍首卻是蔣家本身。

蔣太後以毒計設計襄王和崔青汐,導致崔氏和襄王恨毒了蔣家。

原本只是尋常的派系爭鋒,崔氏甚至隨時能與蔣家合作,共同誣陷金吾衛。經過黎王抓奸的事後,崔氏直接變成與蔣家不死不休,只能你死我活的程度。

然後蔣家和蔣太後主動放棄黎王,為了杜絕自身背鍋可能,人造黑鍋扣死在黎王身上。

紀新雪惦記著新帝對他說過的話,始終密切關注與蔣家相關的所有事,對黎王被莫岣砍頭後朝堂發生的變化比蔣家看得還要清楚。

因為黎王才附庸蔣家的朝臣數量之多不僅讓德康長公主驚訝,也讓紀新雪驚訝。

德康長公主驚訝後只有惱怒和不解,然後就將這件事忘在腦後。

紀新雪卻仔細研究過造成這中情況的原因,他用江南果酒和各中珍藏掏空了紀靖柔,又和虞珩根據這件事討論數輪,終於得出比較合理的答案。

焱光朝時支持黎王的朝臣最多,因為先帝的態度像是要轉位於黎王,黎王也是焱光帝後期僅存的三個可選繼承人中身後勢力最大,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

就算不想爭從龍之功,只想安穩度過地王更叠的朝臣,也願意給黎王和蔣家行方便。

新帝登基後,原本就態度模棱兩可的朝臣跑的幹幹凈凈,蔣家和黎王的勢力小幅度縮水,已經無法再支撐‘蔣半朝’的名頭。

這個時候白千裏高調加入蔣家陣營,她多年經營的勢力也都並入蔣家,非但沒讓蔣家因為墻頭草跑路顯現頹勢,反而更聲勢浩大。

白千裏的行事作風與莫岣高度相似,皆是人狠話不多的類型,她手下的人卻不像金吾衛一樣與莫岣相似。

所以白千裏手下的人因為白千裏與蔣家、黎王的同盟在朝堂上聲援蔣家的時候,經常會給人這些人都是蔣家嫡系的錯覺。

這中錯覺和新帝對兄弟的寬容留住了沖著從龍之功追隨黎王的人。

因為從龍之功追隨黎王的人,看重的未必是黎王本人,而是黎王手中的籌碼。

在這些人看來,先帝長子的身份是黎王的籌碼,蔣家興盛是黎王的籌碼,新帝對蔣太後的尊重和對黎王的忍耐、寬容也是黎王的籌碼。

只要黎王的籌碼沒有減少,在出現更好的選擇之前,他們都願意用實際行動助黎王保持地位並以此與黎王維持關系。

他們始終保持當初決定追隨黎王的時的想法,與黎王互相成就。他們先幫黎王穩定地位甚至更進一步,再依靠黎王謀求功名利祿。

黎王被莫岣砍頭後,這些人沖著從龍之功追隨黎王的人立刻心生退意。

不僅黎王背負毒殺先帝的罪名,黎王一系全都被宗室除名,他們繼續跟著蔣家與新帝對抗,還不如直接投誠新帝,趁著新帝還沒有自己的班底,努力成為新帝的心腹。

隨著隨波逐流的人在先帝登基的人跑路,想賭從龍之功的人在黎王伏誅後跑路,焱光朝時期‘蔣半朝’的勢力已經失去大半。

因為白千裏始終沒正式與蔣家撕破臉,她的心腹還願意與蔣家的人虛以為蛇,才顯得蔣家的‘斷尾求生’尚且算不上元氣大傷。

如今蔣家人盡數被關入大理寺,蔣太後身上也背負數條大罪自身難保,甚至連太後之位都不穩妥。

蔣家尚未被牽連在內的嫡系,在明知無法與痛恨蔣家的人對抗的情況下,免不得要明哲保身或者通過背刺蔣太後、蔣太師等首惡的方式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