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中間倍率和世界毀滅(第2/3頁)

“如果是壓縮倍率超過e的π次方,就會形成對外的Z波輻射,從而源源不斷的吸收空間,並不斷的吸收能量和物質。這就是黑洞。”

“否則,粒子只處在和空間的平衡狀態,不會對外散發Z波輻射,沒有吸收能量和物質的能力,就像是白矮星一樣。”

“同時,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研究了好幾天,發現理論還是有缺陷的,比如,最簡單的,理論無法解釋中子星的高密度,但我們可以把一些現有的、不沖突的天文物理學內容添加進去,就可以進行完善。”

“我們不知道壓縮十幾倍的例子會是什麽狀態,但我想,如果理論是正確的,那麽在e和e的π次方倍率中間,肯定會存在一個極限點,使得粒子能夠借助於空間擠壓,也就是自身引力作用,而形成高密度的物質。”

約翰森還是很有水平的,他說了很多的內容,也指出了理論的缺失所在,同時,他表示說,“我和趙奕是好朋友,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有聯系,但我接下來說的,並不是支持朋友,而是闡述一個事實。”

“物理學是包容的,是龐大的,尤其是天文物理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擁有非常復雜的體系,針對天文物理的理論,也有好幾種,每一種都不可能解釋一切,或者不存在任何漏洞。”

“《空間和宇宙論》,已經非常完善了,但我們不可能指望趙奕一個人就把一整套天文物理理論,各個方面都研究解釋的盡善盡美。”

“所以。哪怕理論有一定的缺失,我也相信它是真實的,從現在開始,我就是壓縮粒子學說的堅定支持者。”

“在這裏,我想說,我很幸運,因為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任何的天文物理理論,否則,也許現在,我就會發現自己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喬治·斯穆特,也針對趙奕的壓縮粒子學說接受了采訪,他比約翰森要有資格的多,一則他獲得過諾貝爾獎,二則他是個真正的天文物理學家,獲獎憑借的是宇宙輻射背景相關的研究。

喬治·斯穆特研究的是宇宙輻射,而宇宙輻射被認為是‘大爆炸’形成的電磁波輻射,他自然也是‘大爆炸’理論的支持者。

當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喬治·斯穆特說道,“《空間和宇宙論》,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爆炸理論的修改和完善,在這個理論中,大爆炸被認為是無限壓縮倍率的點,在失去存在空間的一瞬間,內部發生了劇烈的爆發。”

“這個過程很難想象、也很難理解,但不管是大爆炸(學說),還是壓縮粒子(學說),都很難詳細的解釋清楚。”

“大爆炸形成了支持宇宙擴張的物質、能量,同時形成了宇宙背景的黑體輻射。”

“壓縮物質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已經得到了相關的材料,相信從這個方向研究下去,肯定會得到很多有趣的結論,能夠讓我們對於宇宙更加了解。”

同時,還有好多的物理學家,都紛紛針對《空間和宇宙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空間和宇宙論》,當然不僅僅是對於大爆炸理論的補充,或者是對於宇宙的另外一種闡述,同時也解釋一些目前天文學無法解答的問題。

比如,暗物質問題。

暗物質是根據天文學計算,推測出來一種物質,是否存在根本就沒有辦法證實。

《空間和宇宙論》做出了解釋,粒子是有壓縮倍率的,超高強度壓縮的粒子,還會主動釋放Z波,放在天文學上就可以補充,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結合計算仍舊存在大片缺失的問題。

“天文學的計算中,各個恒星體系,星系,多出來的質量在哪裏?”

“答案:壓縮粒子和壓縮空間。”

同時,天文學中還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引力塌陷問題。

有些恒星會在沒有達到理論壽命的時候,就會出現快速的塌陷。

之前針對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做出解釋,現在有了壓縮粒子學說,就可以結束為高強度壓縮粒子,不斷形成Z波直接導致了恒星塌陷。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約翰森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同時他所說的‘中間倍率’,也許同時是個‘危險系數’。

如果一個星體中,存在超過‘中間倍率’的粒子,就可能會快速的造成引力塌陷。

這個結論也使得國際物理學界一大群人士,站出來反對Z波壓縮技術的發展,他們認為這個技術,可能會造成世界毀滅。

比如,某種高強度壓縮的材料,掉入太陽中就可能造成太陽發生可怕的星體塌陷,到時候,地球肯定會跟著毀滅了。

這個論調發出來以後,還得到了很多的共鳴,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