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昆侖發動機二組(第2/3頁)

“難道就因為他在金屬材料實驗室?”張洪濤有些郁悶的想著。

人,就怕對比。

如果沒有李榮茂拿到了十萬塊,張洪濤會覺得拿到八萬也不少,但有了對比心裏就不平衡了。

實際上,個人獎金中的一部分都是307鋼廠掏的腰包,307鋼廠會給合作對象更好的待遇,而金屬材料實驗室才是合作對象,後續的研發也是和金屬材料實驗室合作,和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就沒關系了。

張洪濤後續不會跟進項目,自然拿到的獎金就‘缺’了一塊。

307鋼廠對張洪濤不感冒,但放在外面,他也是被重點關照的人物。

研發組和307鋼廠還沒有對接完,燕華大學就已經反應過來,因為研發就是在大學裏做的,學校的領導、教授之類,有的也知道研發組完成了大項目,甚至知道和渦輪葉片材料有關。

金屬材料實驗室和307鋼廠合作,未來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經費,發展起來幾乎是肯定的,學校等於是白得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材料實驗室,同時學校也重視起實驗室的發展。

這個實驗室足以帶動學校的材料專業騰飛,而當前最缺少的就是人才。

實驗室的人太少了。

趙奕根本不能算實驗室的人,而學校簽下的就只有沈丙河和李榮茂,兩人都要參與後續的項目研發,其他就只是一些普通的講師,材料專業的本科級課程,好多還都是其他學院的老師代課。

這肯定不行!

普通的講師、學歷高的副教授都好招,但偏重於教育工作的,科研上就很難拿出手,想要發展還必須要簽下更多科研領域的人才。

這天。

張洪濤完成了數據記錄工作,正打算返回航空航天大學的時候,馬上就被大學教務處的主任、機械學院的院長拉過去,非常熱情的招待一番,才說起了‘挖角’的事情。

“你來燕華大學,直接簽教授合同!”

在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張洪濤是副研究員,因為有很多的成果,馬上就要升研究員,轉到燕華大學足以直接擔任教授。

接下來又說起了待遇問題,包括薪資待遇、福利以及學校的保證。

為了爭奪張洪濤這個人才,學校甚至許諾工作滿三年,就分配學校少有的保障住房。

另外還有一條很重要的——

“合同年限,你決定。”

現在國內的大學,教授都是‘雇傭制’,也就不是終身保證的,合同年限自由選擇,就等於有了終身保證,肯定是非常吸引人的。

張洪濤聽完都心動了,燕華大學待遇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加入金屬材料實驗室,就等於是‘跟著趙奕做研發’,關系都親近了不少,但是想到自己半個老師王志芳,還是覺得不能直接走人。

跳槽可以,是未來。

現在肯定不能直接跳槽,做人還是要珍惜感情啊!

……

張洪濤回到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和王志芳說起了上次實驗的數據問題,還談起了和307鋼廠合作的事情,他覺得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也可以爭取拿到和307鋼廠的合作,畢竟他和王志芳兩個人都參與了研發,而且就真正的研發能力、經驗來說,他和王志芳肯定要比李榮茂、沈丙河強出許多。

現在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被‘踢出去’,就實在是有點太郁悶了。

王志芳搖頭道,“洪濤啊,不是不能爭取,是我沒有爭取!”

“為什麽?”

張洪濤有些不理解。

之前他就覺得被‘踢出去’很郁悶,還以為是307鋼廠那邊,只在乎趙奕的實驗室,倒是也可以理解,沒想到是王志芳沒有爭取。

“是這樣的。”

王志芳道,“趙奕問過我,我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的,因為如果咱們實驗室要跟進研發,我就必須要參與。”

“是啊?”

王志芳嘆了口氣道,“洪濤啊,原諒我的自私,我已經老了。”他搖頭道,“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我就感覺精力跟不上了,再繼續跟進項目,也很難再有什麽成果,而且研發方面,還要經常跑307那邊溝通……”

他說著不斷的搖頭。

張洪濤這才想起,王志芳都快七十歲,精力確實跟不上了。

如果申請到了跟進鎳鐵合金研發項目,王志芳是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的主研究員,必須要挑起這邊的重擔,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王志芳道,“這個項目做完,我已經知足了。洪濤啊,我做了一輩子合金研發,沒想到老了,還能參與這麽大的項目,還能有這麽大的成果,這也是我從年輕到現在,可以說最大的成果了。”

“所以,我仔細考慮過了,以後不再做研發了,這邊我手裏的工作,都會慢慢的分下去,然後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開設課程、教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