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論物理的第一學科(第2/3頁)

周圍的人聽罷紛紛鼓掌。

“謝謝,非常感謝!”趙奕很誠懇的表示感謝,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世界最頂尖兒的大學之一,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長期位列前十,伯克利分校公開認可、引人粒子的邊界理論,對於邊界理論的推廣、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接下來是益川敏英。

益川敏英用了日本人的禮儀,他和趙奕握手的時候還彎著腰,表示出一種尊敬和認可的態度。

趙奕都感覺有些不適應,甚至是感覺很尷尬。

益川敏英是六十歲的長者,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上的成就很高,傳統上來說應該是他表示尊重。

益川敏英的臉上帶著溫和的笑,他談到說,“我對剛才質量論述的部分非常感興趣,如果繼續深入研究,應該會聯系到引力吧?還有電磁力。”

趙奕坦然道,“那還有點遠。我一直沒有開啟對電子的研究,就是因為會牽扯到電磁力。電磁力太復雜。而引力也只是理論,我希望下一步能論證引力。”

兩人的對話讓其他人反應過來。

前幾排都是最頂尖兒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就算沒有獲得過菲爾茲或諾貝爾獎,並不能質疑他們的水平,或許只是運氣不太好,所做的研究無法被驗證,或者是沒有獲得對數學、物理發展有幫助的成果。

僅此而已。

事實上,獎項也只是個光環而已,就比如說足球運動員,有的球星國籍限制、運氣不好,職業生涯十幾年、二十年,也休想獲得歐冠、世界杯冠軍,但並不表示獲得了冠軍的球星,就一定比沒獲得的水平高。

學術界也是如此。

霍金就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但他的名字幾乎到了人人皆知的程度。

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因為‘幾乎沒幾個人知道’光電效應解析,而不是最最著名的相對論。

所以前兩排、三排的頂級數學家、物理學家,水平上是沒有多大差距的,他們聽到益川敏英的話,聯系剛才的‘質能結構理論’論證,立刻就明白了意思。

這個研究再繼續下去,肯定會聯系到四大力,也沒有其他路可走了。

當牽扯到質量的時候,就一定會牽扯到引力,而電子是粒子的一種,電子的能量解析一定會聯系到電磁力,否則根本沒有辦法實現。

如果完成了質量和電子的全部解析,等於說解釋了引力和電磁力的產生原理,絕對會成為物理學的重大進步,甚至可以用‘物理革命’來形容。

為什麽呢?

不管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又或者是其他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所做的研究成果,歸根結底可以用‘總結規律’來形容。

不管是自然界的規律,還是宇宙星系運行的規律,都只是對已存在規律的總結,然後人們就可以運用總結好的規則,去了解、推導、解釋其他的事務。

現在趙奕所做的是‘解析引力’、‘解析電磁力’,等於是做的更深入了一步,總結的是微觀粒子存在的規律,同時向上一層也是對規律的解析。

為什麽會產生引力?

為什麽會出現電磁力?

如果研究真的能到這一步,肯定會推動物理學取得‘革命性’的進步。

不少人都有些激動、也有些期待,好多人都說,物理研究幾十年沒有重大進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現有的科技發展,依靠的都是百年前的物理理論支持,而現代的物理發展,多在十分朝前的宇宙和粒子研究上,只能加深對宇宙和微觀世界的了解,根本無法運用到生活中。

比如,黑洞。

黑洞理論就算是真的,對未來幾十年的科技發展,又能有什麽意義呢?

不存在。

現代發展的核能、電能、信息技術等等,都不需要近幾十年的物理研究支持,而更加前沿的量子計算機,想要普及化暫時還只是夢想。

好多物理學家們都認為,物理學要在取得一次‘革命性’的進步,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先進、更充滿想象力的東西。

比如,飛行的汽車怎麽制造?

磁懸浮是一種可選擇的技術,但毫無疑問價格會非常昂貴,制造出來也會非常的不穩定,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有一種全新的技術,能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穩定的飛行汽車,就會讓人類的交通變成新的面貌。

那麽,技術從哪裏來?

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論支持,而理論支持就需要物理學取得巨大進步。

趙奕所做的理論研究,就有可能突破物理學發展的桎梏,成為物理學‘革命性’發展的動力。

周圍人想到研究前景,都忍不住變得激動起來,好多人都決定回去以後,就好好的研究粒子的邊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