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第四篇論文發表!(第2/2頁)

但是壓縮感知的想法是假定信號具有某種特點,那麽就可以只做三百次測量就完整地復原這個信號,這就相當於只通過三百個方程解出一千個未知數。

陶哲軒的新數字壓縮技術,就是圍繞壓縮感知來展開,並用數學方法將低分辨率圖像變成高分辨率的圖像。

為此,他已經在數學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趙奕現在看到的就是他的工作成果。

顯然。

陶哲軒給趙奕發來的內容,很多都是保密性質的。

趙奕仔細研究了其中的內容後,心裏都有一種被極度信任的感覺,因為上面的數學內容,都可以以研究成果了。

不過,再想想。

當數學研究到了陶哲軒,或者他這種級別以後,普通的數學成果對他們來說,確實也沒有什麽意義。

除非是非常重大的數學成果,否則就難提升他們在國際上的數學地位。

陶哲軒已經把數學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他需要趙奕幫忙的是,計算機的算法部分。

如果能有一個非常好的算法,把數學部分的內容,高效的設計在算法中,就能夠實現新的數字壓縮技術。

百分百把數學理論,轉化為計算機內容,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算法只是完成程度的多少。

陶哲軒發來的數學理論內容很多。

趙奕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最大化的把其中的理論內容,反映到計算機的算法中,還要最大化的降低,捕捉信息時的計算量。

這就是新的數字壓縮技術的關鍵。

原本的數字壓縮技術,最不合理的地方在於,數據采集需要的計算量,要比數字解壓的計算量更高,而現實的硬件水平,恰恰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拍照所用的傻瓜相機,性能肯定是非常一般的。

而解壓分析照片,需要打印時用的電腦,性能要比照相機高上幾十、幾百倍,但解壓分析照片所用的計算量卻更低。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

趙奕需要設計的算法,就是把陶哲軒做的數學理論工作,轉化到算法中,越是接近百分百的轉化,他的工作就越完美。

趙奕真正開始工作了。

他最開始做的不是進入到設計算法的步驟,而是仔細看起了數學部分,差不多弄懂了以後,馬上使用了《監察律》。

修正一下!

陶哲軒做的是數字壓縮技術的數學理論,應用數學不是一個簡單的證明題,裏面有好多部分的內容,趙奕挨個使用《監察律》,一次也用不了多少精力,但整體算下來消耗還是不少。

現在消耗對趙奕不是問題,只要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大量精力,都可以用學習幣來解決。

他現在已經是學習幣‘暴發戶’,或者說‘精力爆發’戶。

在奢侈的氪了十一個學習幣後,趙奕把數學部分全部修正了一遍,用時差一點兩個小時,隨後他把修正後的內容,給陶哲軒發了過去。

信任是相互的。

陶哲軒信任他,他也信任陶哲軒,讓陶哲軒審核一下,沒問題就開始設計算法。

這個過程估計要一、兩天。

趙奕抽時間研究了下機器人,打算把機器人用起來,而不是堆在宿舍裏占地方。

“這樣吧!”

“就先讓它當打飯機器人!”

趙奕決定下來。

第二天早上就帶著機器人出門,測試一下去幫著自己買早飯,錢就夾在了機器人的手裏,設定好程序和路線,以及要購買的早餐,就正式出發了。

一路。

圍觀學生一大堆,還有兩個老師都跟著走。

這有點尷尬。

趙奕在食堂裏讓機器人買了早餐以後,決定還是讓許超來幫忙測試,等測試確定可以使用,他就能讓機器人幫忙買飯。

這就是機器人成為保姆的第一步!

第二天。

趙奕沒有等來陶哲軒的回復,等來的卻是《數學新進展》新一期,發表了他的第四篇論文——

《證明存在無限多個小於等於246的素數組合》。

他一直覺得論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畢竟只是證明弱化的孿生素數猜想的一部分。

弱化、一部分……

他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篇論文的影響力,甚至還超過了前面幾篇論文。

當天就有國內大媒體驚呼聲稱,“趙奕邁出了全世界數學界,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第一步!”

“這是最有意義的一步!”

“跨時代的一步!”

“也肯定是最為重要的一步!”

趙奕看著媒體報道的內容,不由得扯了扯嘴角,“這也……”

“太誇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