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2/2頁)

一瞬間,鶴知知有點羨慕他。

她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一直安定,她和她愛的人,都能永遠快樂。

鶴知知在一旁坐了下來。

無岐匠人雖然看不見,但聽得出鶴知知的腳步,立刻停下動作,偏著頭招呼道:“殿下,來啦?”

鶴知知點點頭,沒說什麽,只讓無岐匠人自己忙自己的。

坐了一會兒,鶴知知又忍不住拿出那幾張碎片研究。

她幾乎是走到哪裏,就帶到哪裏。

一張畫,一首詩,一份食譜,一副棋局。

這到底意味著什麽?

鶴知知頭痛不已。

似乎察覺到鶴知知的低落,無岐匠人轉身回屋,摸索著把自己的大寶貝捧了出來,哄鶴知知開心。

他那副市井圖雕已經差不多雕好了,擺在一張大桌上,桌子四角裝了滾輪,可以平著推出門,讓鶴知知欣賞。

這是鶴知知第一回 看見這市井圖的全貌,比起先前感覺的精致,這樣看全景,更感覺恢弘。

而且,也有幾分熟悉感隱隱生出。

從第一次見到無岐匠人雕這個的時候,鶴知知便覺得有幾分眼熟,但怎麽也想不起來。

現在這麽一看……

鶴知知凝眉,轉了個方向,走到桌子的另一面。

這下,鶴知知總算知道那熟悉感從何而來了。

這不正是她在前朝輿情圖裏看到過的插圖麽?

從前跟太傅學習的時候,鶴知知就曾看到過這張圖,所以第一眼看到其中一些細節,便覺得眼熟,但想不起來。

後來在將龍塔,跟著睢晝研究了一個月的歷代地理指掌圖冊,便對這個再熟悉不過了。

無岐匠人所雕刻的,並不是現在的風情風貌,而是許多年前流傳在畫卷上的前朝風貌。

前朝的都城也是大泗城,金朝歷代帝王只重建了王宮,並沒有遷都。

大致地形是沒有改變的,但是人物形態卻有了很大的變化。

鶴知知不由得想,無岐,到底是什麽地方。

為何無岐匠人雙目失明,忘記自己的來歷,卻對這畫卷上的雕刻念念不忘。

想著,便不由自主反復喃喃念了兩遍“無歧”。

話音剛落,那邊無歧匠人忽然一邊磨著一塊小小的木頭,一邊揚頸唱起歌來。

那歌聲悠揚,卻聽不明白唱的是什麽詞。

鶴知知愣愣地看著他。

見她發呆,旁邊的小太監含笑解釋道:“無歧匠人有個習慣,誰若是連著喊他兩遍,他便會唱起這歌來,奴婢們常常聽到呢。”

鶴知知聽著,身形卻是繃得越來越緊。

這首歌,聽著應該是儂語唱的,儂語是前朝時大泗城中主流的方言,後來金朝入主,才改為了官話。

無歧匠人雖是說的官話,卻會唱儂語的小曲。

他仰起脖子,唱到最高處,那聲音聽起來像是“無歧——無歧——”

鶴知知忽然明白了。

“無歧”不是地名,那個地名其實叫做“藕池”,是城郊一處鄉垅,以大片蓮藕出名。

音調的誤讀?

鶴知知唰然低頭,重新拿出藏寶圖碎片,把第一張放到最前。

這一張碎片,是谷映雨的父親生前寄回來的信,並非原件。

可能是谷掌門照著原件畫的,也可能是他聽聞了什麽消息,通過這種形式傳達的。

原先鶴知知幾乎讓人把金國境內所有有卷尾猴蹤跡的山都標記了一遍,但沒有找到任何線索,那如果是她誤讀了呢?

猴尾崗。

猴尾崗。

鶴知知在心中默默念了兩遍。

忽而起身,吩咐福安去找一個會說儂語的人來,拔腿朝藏書樓走去。

藏書樓的書架之間,彌漫著一股古老書頁的氣息,聞起來沁人心脾,使人寧靜。

鶴知知將一本厚厚典籍扯出來放在桌上,嘩啦啦翻過,指尖順著地名一個個滑下來。

編這本書的人有個習慣,便是在扉頁裏,將音近的地名編在一處。

鶴知知從“猴”音看起,將一個個可能的地點圈出來,一路圈到“杭”音,得出了數個地名。

恰在此時,福安帶著一個人匆匆趕到。

那是一個小姑娘,年紀輕輕,鶴知知看著她,本有些猶豫。

儂語是前朝流行的方言,年輕的小姑娘,只怕掌握不到多少。

福安卻擦著汗樂呵呵道:“這丫頭是鄉下來的,從沒出過山門,還剛到宮裏沒幾天呢。”

鶴知知立刻招手叫她過來,讓她不斷重復“卷尾猴”、“山崗”這幾個詞,並將不同的字拆開組到一起,叫她再反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