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3頁)

李少卿策馬追上來,同她點頭致意。

皇後指給她一同隨行的是太常少卿和都水使者,兩人都經驗豐富,對治水、查案都很有一套,不過鶴知知也不是全無準備。

在離京前的那幾日,她對譚家做了個詳細的調查。

譚明嘉便是那日鶴知知在中宸宮遇見的譚大人,也是譚家的當家人。

他自請罰去俸祿、停職三月之後,他原先手裏的事務明面上便交給了他的一個子侄,譚經武掌管。

這譚經武也是現如今清平鄉水壩的主事人,據說水壩出事之後,譚經武便負荊請罪,在清平鄉鄉道上跪了整整一個白天,平息了大半民怨。

這等仁民愛物,與那日譚明嘉在中宸殿演繹的忠心耿耿有得一拼。

鶴知知收起卷宗,斜靠在軟墊上若有所思。

這譚家一個個都不簡單,哪怕此行有李少卿和曾都使挑大梁,她也依舊要時時提防才行。

不過,也不必太過擔心。

鶴知知轉動著手腕上的玉鐲。

清平鄉靠近外祖雲氏的屬地,雲氏向來是母後的堅實靠山,能給鶴知知提供的庇護並不比宮中少。

母後將清平鄉交給她,恐怕也是出於這層考慮。

其實母後從來不會讓她去做沒把握的事。

鶴知知有些惆悵。

她覺得自己真是矛盾極了,既貪戀母後的愛護,又想要母後更信任她一些,不要老是覺得她不懂事。

皇宮距清平鄉距離不近,馬車晃晃悠悠的,如此行了幾日,鶴知知也總算適應過來,不再惦記金露殿中的軟枕,撐著手臂倚在軟榻上也能睡著。

夢中她的身軀也在顛簸反復,好似在滾來滾去一般。

鶴知知原還沒在意,任由那夢境搖搖晃晃,顛來倒去,忽然腰上一熱,便倏地定眼一瞧。

原來她正與一人滾在一處。

四周床帳蔓蔓,通紅似火,床帳外似乎還有燭光搖曳,看那形狀,像是墩厚的紅燭,能長燃到天明的。

夢中情景變化多端,鶴知知還沒看清楚,眼前的景象又被掉了個個兒。

床帳不見了,卻能見到繡滿鶴紋、雲圖的床頂,鶴知知下意識地摸向自己的腰間,卻摸到一只觸感陌生的大手。

骨節分明,肌膚炙熱,那手正牢牢握在她腰上,難怪將那一塊燙得出汗。

光暈搖晃,身前壓著一片厚實健壯的胸膛。

鶴知知竭力垂眸,只能看見那人的光潔脊背在光暈中聳動,肩胛骨時而挺拔,將發達有力的背肌推到一處,時而低伏,接著再快速地沖上來。

烏順長發披散在側,落在鶴知知的鎖骨上。

鶴知知口幹舌燥,腦子懵懵的,好似四周的空氣都被凝滯了,吸不進肺裏,身上知覺也變得鈍鈍的,只知道很難受,想要找一個出口。

她忍不住難耐,伸手摩挲著,揪緊了枕套,提到眼前一看,上面用金線繡著一蓬蓮花,和一座仙氣飄飄的高塔。

鶴知知看愣了一瞬,腦子裏什麽也沒過,卻下意識地松了手,將那枕套放下。

手裏沒了依憑之物,鶴知知又去拽那人的頭發,不知道是不是扯疼了他,那人擡起頭來,貼在她耳邊喚了聲:“公主……”

鶴知知倏地驚醒了。

綿綿細雨浸潤車窗,天光透過窗紙,混成了暗青色,濛濛充盈在車廂內。

鶴知知摟緊身上的薄毯,心鸞跳得飛快,喉嚨不住吞咽,卻解不了渴。

“福安,茶水。”

鶴知知朝外啞聲喊。

福安原本坐在車轅上,聽見動靜便抱著茶壺鉆進來,在繪著紫藤的茶杯裏倒滿清茶。

一看清鶴知知,福安便吃驚道:“哎呀,殿下怎麽滿頭是汗,切莫是病了。”

鶴知知一口飲盡,搖搖頭:“沒有,只是做了個……怪夢。”

福安又仔細把她打量了兩回,見她面頰通紅,還說她是起了燒熱。

直到鶴知知否認了幾回,開窗透氣後臉上的溫度也漸漸降了下來,福安這才放心。

“夢都是相反的。”福安眉眼慈和,笑呵呵的,“公主此行定會順順利利。”

鶴知知往窗外一望,已到了周山縣的地界了。

再往南邊翻過一座山,便能到清平鄉。

福安以為鶴知知是因乍然出遠門心神不寧才會發了夢魘,所以這樣安慰,鶴知知張了張嘴,卻始終難以啟齒,只好把福安先打發出去。

她怎會做這樣的怪夢。

夢中那蓮花、白塔,還有伏在耳邊喚她的聲音,似乎都在暗示著一個人……國師。

鶴知知心裏又驚又窘,夢到男人已是羞赧,那男人竟還是睢晝。

這真是無厘頭至極。

她悶悶地抓起綢絹,從頸間伸進去,又悄悄解開衣扣,在腰間拭了一圈,果然從胸前、腰際擦下來一手絹的汗。

這得怪陶樂然。非說她不開竅,又老是口無遮攔地扯上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