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1)(第3/3頁)

我說道:“因為你在敘述你和未婚夫之間的事情時,你的人稱用法出現了混淆。這說明有部分內容是偽造的。”

春森老師擡眼的時候,我看到她眼瞳裏面閃過困惑。

困惑我為什麽當初沒有指出來?

困惑我為什麽現在要說出來,這只會讓她注意防範?

還是困惑我為什麽就這麽能夠確信我自己的判斷——春森雅香是為了人為地控制實驗數據,來完成自己的學術論文?

事實上,對於學術界來說,論文的發表量相當於在其他行業的獲得的獎牌和外人的認可。其他人可能不了解這裏面的利益沖突,尤其是心理學方面,因為數據難以重復性,以及科研人員很可能會篩選對自己論點有利的數據等關系,要想要發表相關有力論文的難度並不小。就連主持過世界著名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也被爆過學術造假,學術界的紛亂並不比外界的小。

雖然她做了那麽多外界不容的事情,甚至也安排好自己的後路,但是我因為理解她的做法,無法完全地否定她。

春森老師想對我說些什麽,但她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反而換了一種說法說道:“要是重來一次,我應該也不會改變我的做法。”

她的口吻平淡,似乎我們討論的只是關於生活上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和君,你說,如果有一天你面臨我一樣的情況,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方便拿起自己所擁有的無形的武器。到時候,誰能來阻止你呢?我覺得,好像很難找到這樣的人了。”

我不知道這算是在挖苦,還是在褒揚。我搖頭說道:“我不知道會有誰。但我知道,我從來沒有想過去做這件事,我知道這個就夠了。”

春森雅香愣了愣,隨即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那你可要小心了,這個世界的誘惑可比你想象得更多。”

我目送她在警察的陪同下,離開了心理咨詢室。

整理咨詢室成了我一個人的工作,鏡子前燃著一燭燈火。心理咨詢師原本該是他人心靈道路上的明燈,如同深海迷霧中的燈塔,一念之差,也可能成為致人墜入地獄的塞壬海妖的歌聲。

奧斯卡·王爾德曾有這麽一句話道德好比藝術,關鍵在於某處劃清界限。

有些事情能做。

有些事情一定不能做。

這原本應該就是最簡單的道理。

我吹滅那盞提供光芒的燈。

因為我知道,哪怕失去最後的光芒,身處黑暗中,我依舊能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