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養女對照組73(第3/5頁)

此後一整年幾乎都在擴張中,玻璃因為太過昂貴,並不是所有州府都用得起,是以林晚只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州府開設分廠,除了繼續生產普通玻璃之外,林晚也在次年推出了玻璃的其余產品,如一些藝術品,還有瓶瓶罐罐等,俱都很受歡迎,訂單再次激增,產量一提再提,利潤自然也是步步高漲。

水泥廠他們走的其實是薄利多銷路子,因為水泥主要是用於基礎建設,就是它再便宜,相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依舊是昂貴的,因此訂單主要是來自朝廷,如此林晚自是不能殺雞取卵,且她本身也希望大林朝的基礎建設能夠搞得更好一些,但即便如此,利潤也是極大的。

除了水泥廠和玻璃廠,林晚還開設了磚廠和石灰膏廠,甚至還著人研制瓷磚,三個月研制成功,增設瓷磚廠。

年底盤賬,利潤高達幾十萬,上交國庫的稅款都十幾萬,可謂是驚人。

不過賺得多也花得多,賺回來的錢幾乎全都投入新的建設中了。

接下來三年,林晚繼續擴張,他們的建築材料幾乎占領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因而第三年,林晚實現了此前對皇帝的承諾,年入百萬。

幾十萬入庫,皇帝從來都沒這般富裕過,晚上睡覺都笑醒幾回。

內庫有錢,他也不必花點錢便看戶部尚書的臉色,做些什麽都好辦。

林晚也開心,分紅了,她可以投入更多的財力到孤兒院。

因為她要建造的福利院,並不僅僅只是將孩子們撫養長大便可,而是盡可能的給他們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最起碼也要讓他們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說白了,這福利院不僅僅是做慈善,同時林晚也是在為自己挑選培養人才。

畢竟她的攤子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才只會越來越多,從外面招聘是一種渠道,但忠心程度肯定是不夠的,從小培養的自然是要更好一些。

這樣做雖然顯得有些功利,但孩子們卻也實實在在的從中得了好處,他們算是互惠互利的關系吧。

正是因為她建設福利院是真心實意的想幫到那些孩子,她推行的步伐便放得很慢,以免因為急於擴張反而把事情弄得很糟糕。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三年來她只在三個地方開辦了長樂福利院。

一個是京城,這不用說,第一家便是在京城開設的。

第二家則是在東北,東北因為時有敵寇犯邊,因而多有戰鬥,一有戰鬥便免不了留下孤兒,因此林晚哪裏都不去開,先去東北開了,便是想幫幫這些孤兒。

當然,這其中自然也是有永靖侯的原因。

永靖侯曾為東北統帥,心裏自是也最牽掛東北子民,林晚此舉讓他深受感動,對林晚的事業也越發的支持。

第三家則是開設在西北。

西北的情況跟東北差不多,因此林晚將第三家福利院開在西北。

這兩處的福利院也是最大的,每年耗費都極大,因此林晚目前暫時還沒有繼續對外擴張的打算。

不過對人販子的打擊她卻是一直都有做的,皇帝也深知她的心結,因此也一次次下旨打擊人販子,如此令得大林朝的人販子深受重創,民間安定了許多。

分紅後,由林晚宣布,以商會名義成立大林學科大獎,專門獎勵那些為學科做出大貢獻之人,暫分為文學獎,算學獎,格物獎,建築獎,農學獎,三年評定一次,獲獎者皆可活得黃金千兩。若有開山立派者,不但將其學派納入獎項,並將獎勵黃金萬兩給創始人,助其將學科發揚光大。

當然,如果某學科當年並無出色足以獲獎者,則當年取消該獎項,如若連續三屆無人獲獎,則會召開會議商討是否取消該學科獎項。

流程為頒獎典禮在六月舉行,而上一年正月則可投稿,至十二月止。當年三月會宣布通過第一輪的參與者名單,而後將作品公示,並發送請帖,邀請參與者前往京城參加頒獎大典,六月頒獎大典召開。

前後一年半時間。

此事一出,大林朝上下一片嘩然。

黃金千兩,那就是白銀一萬兩!

這對於世家大族來說不算什麽,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萬兩的誘惑力是足足的。

那些文采斐然者頓時蠢蠢欲動起來。

獎金誘人不必說,最重要是作品公示啊!

這可是成名的好機會!

大林學科大獎不僅僅是讓那些讀書人看到成名的機會,也讓那些癡迷於算學建築學以及格物等的人看到曙光——若是能夠獲獎,必能大大的提升學科的名氣,吸引更多的人對學科進入深入研究,便是如今那些愛好者也能更多幾分希望,甘願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裏面。

再者,若是能得這一萬兩,確確實實能讓很多人解決後顧之憂。

因為大林學科獎項中的還有農學科,但大多數對農業深有研究的都是胥吏,亦或者是老農,學識有限,便是有那本領也未必能將之書寫出來,如此豈不是他們的機會?因此便有許多文采一般,心思靈活的讀書人便把主意打到農學科,企圖能夠一炮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