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二更(第2/2頁)

國子監提出要讓學子懂得民生艱辛,上折子要求去跟著工部去鄉下修路。

康熙知道老三能折騰,不是束手束腳之人,可也沒想到這麽能折騰,他要批復的折子比往年多了兩三倍,其中還多出來一部分彈劾的折子,都是彈劾老三的。

關鍵老三弄的這些東西,有些他都是頭一次聽說,以至於有時一份折子要看很久,才能下筆去批復。

彈劾老三的那些折子就更別提了,五花八門什麽都有,什麽暴戾恣睢、不敬聖人、膽大妄為……

光是批折子,康熙就能從天亮一直批到天黑,若不是太醫勸告他不能過於勞累,天黑了他也能熬著夜批。

但大病過一場的人知道躺在床上養病的滋味兒,到了他如今這個年歲,就不能像年輕時那樣拼了。

每批半個時辰的折子,就要起來在屋子裏走一走,中午用過午膳,還要去禦花園走走,天蒙蒙黑時,就不在乾清宮裏圍著折子打轉了,而是起駕去後宮,去幾個老人那裏歇著。

表妹,秀外慧中,頗有才情,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在承乾宮,他總是能同表妹相談甚歡,倒比年輕那會兒更能聊到一起去。

榮貴妃,性子還一如往日,即便老三如今擔著監國重任,榮貴妃仍舊還是那副關起門來過自己日子的模樣,成日裏的不是聽太監宮女說書,就是琢磨養生,待在榮貴妃的鐘粹宮,總是能讓他感到平靜。

宜妃……發福了,年輕時也是艷冠後宮的美人,如今是胖美人了,吃東西愈發沒什麽節制,晚膳能當著他的面啃掉一個豬蹄。

康熙剛開始還挺不習慣的,愛妃突然就沒了仙氣,大概是他也老了,開始念舊了,瞧宜妃如此,居然不覺得粗鄙,倒有幾分可愛。

德妃是個慈母,老四抱給皇貴妃養著,德妃只能將一腔的母愛都放在十四身上,親手為十四縫制衣物,憂心十四的起居,作為一宮之主,甚至會親自下廚給十四熬湯送過去。

有這樣的慈母,也難怪已經開始禦前聽政的十四還是一副孩子模樣,不像十三,只比十四大了兩歲,可幾年前就已經退去稚氣了,跟著廢太子在朝堂上搞事。

康熙都已經有精力批折子了,可卻還是讓老三監國,連大朝會都由著老三主持,一則是因為廢太子謀逆案還在調查中,老三來動手給廢太子和十三定罪,總好過他這個皇阿瑪動手,二則也是因為他的身體勞累不得,老三處處鋪攤子,還鋪得這般大,若是撂挑子撒手,他這把老骨頭還真頂不住。

還有最後一點,老三在朝堂上處處安插人手,又問他要了京城那麽多軍營的指揮權,還有老大幾個幫襯著,一旦跟老三翻臉,恐怕廢太子之事會重演,且事態會比曾經的太和殿之變更為嚴重。

在不能確保一擊即中之前,他就不能跟老三翻臉,或許老三這個兔崽子就是知道這一點,才會如此的肆無忌憚,一邊在各個衙門搞改革,甚至弄了個公辦蒙學出來,一邊大大咧咧的把全部的折子都送到他這邊來,明折、密折概不關心,卯足了勁兒在京城搞事,都不曾關心地方。

老二已經廢了,這兩個月康熙也曾考慮過讓老三來做新太子,可老三身上的毛病屬實太多,性子莽撞沖動,還過於耿直,眼睛裏不揉沙子,就連後院老三都是不合格的,至今後院都只有董鄂氏一人,孩子也就只有一兒一女。

康熙不去新人那裏留宿,反而總是宿在幾個老人宮中,也是打定了主意要將身體養回來,要麽好好掰一掰老三身上的臭毛病,要麽就換一個更為合適的儲君。

無論哪一種選擇,都需要他在和老三的較量中穩站上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