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你說誰的來信,姜殊?”荀淩剛走進帳內,便聽華辛提起此事。

他先是面上一愣,繼而撩起裙擺盤腿坐到書案旁,蹙起眉頭問:“從昭南縣送來的?怎麽,他難不成還準備到此地來嗎?”

先前聽聞敵軍深入燕嶠郡,攻打昭南縣之事,荀淩胸中亦是焦急萬分,奈何匈奴同時又在白蘭陘增兵,他脫不開身,只能一直關注著昭南縣情況,希望崔景聲能夠堅持到他們此戰勝利。

巽陽派姜殊護送物資支援昭南一事他也清楚,不過心裏卻有些難以理解。

護送一批物資而已,何必要讓個文弱無力的倉曹掾多跑一趟。

荀淩思忖,姜恪應當不會做出這般決定,那麽就只有可能是姜殊自己想要過來。

至於他為何要來,荀淩也只能想到一個理由,便是因為自己。

那小郎君對他的仰慕之情,荀淩都知曉,但他卻沒有絲毫這方面的想法,對姜殊的種種示好與追求行動,向來是能避則避,能拒絕便拒絕。

只是他這邊表態鮮明,對方的情思卻並非他可以左右。

本以為來了白蘭陘,兩人分隔兩地不見面,又有戰亂之危急壓在頭頂,對方能知曉輕重,放棄那些不合適的念頭。

沒想到這等危難關頭,那少年郎依舊這般耐不住心思,不惜以身犯險也要追著他過來。

思及此處,荀淩煩悶地嘆了口氣,拿起酒壺仰頭喝了一口。

燈火照耀下,微紅的喉結滾動,火辣酒水自喉嚨灌入胃中。

華辛並不清楚他與姜殊之間的諸多糾纏,聞言只是神色淡淡地搖了搖頭,擡手將信函遞給他道:“都尉還是自己看吧,這郇州局勢,怕是要變得愈發不可捉摸了。”

荀淩掃了他兩眼,疑惑地接過信件打開。

看過半篇後,他倏然睜大眼,不可置信地看向華辛:“密陽已被奪回?”

華辛沉默地點點頭。

荀淩無意識地收緊眉頭,繼續看信。

少時,他放下信函,神色復雜道:“此事當算得上好事,只是,那姜三郎也未免太過膽大妄為了,數百人夜襲敵軍軍營,二百人夜取敵城,這簡直……”

簡直離譜至極!

“但他的確做到了,不論是昭南縣外夜襲之戰,還是密陽奪城之計,都設計得極為精彩絕妙!”

華辛冷靜地做出評價:“最難能可貴的,便是他敢做,有謀之人諸多,此等魄力卻非一般人所有,姜令尹此子不僅聰慧通透,且膽識過人,可謂是少年英才,卓爾不群。”

聽聞此言,荀淩更覺得耳根發燙,為自己之前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他太過狹隘了,分明之前姜殊就為他們化解過一次糧草危機,送來的地圖亦是在數次與匈奴軍的摩擦對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卻依舊將對方歸為那不學無術的少年郎,不曾想過,人都是會成長的。

而在如此跌宕逆境之中,當初那碌碌無能的少年郎君顯然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令他荀淩也不由為之側目的青年才俊。

“對了,”華辛再次開口,“信中所提及的那個步幢主乃是巽陽郡兵,你可知曉此人?”

荀淩回過神來,搖了搖頭:“未曾聽說過。”

“假若信上所言不虛,兩次戰役皆是由他領導,率兩百人而奪一城,此子能耐不俗,若有機會,當見上一見,趁其名聲不顯,盡早招攬至麾下。”華辛緩慢而清晰地分析道。

荀淩心不在焉地點了點頭,將信折疊放回信封中,回道:“當下最為重要的還是密切關注匈奴動勢,正如姜三郎信上所說,密陽被奪回,呼延老奴必有反擊,我等需與密陽守軍配合,牢牢鎖住匈奴南下之徑。”

·

白蘭陘與密陽距離較近,騎馬送信半日便可抵達,於是荀淩在姜舒寄出書信的當晚就收到了消息。

而相比之下,巽陽與密陽卻是相距甚遠,姜恪收到姜舒來信時,已是四日之後了。

近日來,巽陽郡府一直沉浸在低氣壓中。

自從兩日前收到姜舒來信,說準備進行一個大膽的奪城計劃,姜恪便一直提心吊膽著,工作吃飯皆坐立不安,一想起那荒唐的奪城計劃,就氣得恨不得立即將小兒召回,家法懲戒之後再關他數日禁閉不得出門。

然而以巽陽至密陽所需時日,如今再派人趕過去也來不及阻止此事發生,因此姜恪這兩日格外憂心忡忡,夜間都未怎麽睡過覺。

他合不上眼,也不敢合眼,一旦入睡,必然又會夢見兩年前收到吳興縣城破消息時的沉痛場面,夢見他那長子,面對鮮卑大軍攻勢,一步不離地守城至最後一刻,死後屍體與軍士堆疊一起,被鮮卑胡一把火焚燒的駭人場面。

姜殊與姜澈離開前的景象何其相似,姜恪唯恐再一次收到噩耗,這兩日連聽到昭南來信,都會止不住地心慌手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