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為君丹青台上死(三)(第2/4頁)

竹片上的刻字歪歪扭扭,部分字還缺胳膊少腿,透著樸拙的氣息,言語直白,每封信都很短,卻也能看出兄弟情深。

“……軍向寄出,一白三十文,行腳五文己付青。我守城門,火房晚上有肉湯分。家中好?哥贊錢可娶妻,大將軍說退了蠻人就能回來,兄弟們都很高興。”

“蠻人兇惡,斥候回來,說外頭塢堡都空了。”

“他們有披離器具,能發出巨響,還有火光,遠處就能傷人,軍中死傷人多,好在器具不能連發,一響後就短絕。”

“京城還好?家中還好?定州一切都好,蠻人在城外轉,但是進不來,我們長長在城頭罵他們,他們聽不凍,哈哈哈。”

家書簡短,錯字頻出,一眼便能看盡,青年撿起最後一片竹簡,比起先前成句的短文,這次上面只有四個大字,透著驚懼戰栗之意,似乎能從中遙遙看見那個小尉官寫下這幾個字時滿心的戰栗。

——“他們吃人。”

北蠻食人,這在六年戰役中後期不是件新奇要聞,但在初初交鋒的幾年裏,大夏對此一無所知。

北蠻烹食戰俘、平民,全然不用擔心糧草斷絕的問題,與之相比,人困馬乏的大夏就後繼無力了,尤其是目睹自己死去的戰友、被俘的同袍被活生生烘烤分食,這種極致的恐懼是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的。

很多士兵因此脫戰逃跑,不少守將投降,大夏士氣一度一蹶不振。

家仆好似一尊凝固了的石像般一動不動,聽見三郎君忽然問:“定州城中,竟然沒有糧草匱乏的事情嗎?”

在六年戰役前,大夏已經爆發了大面積的饑荒,這也是北蠻南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定州作為戍守北蠻的第一線,本來就是軍鎮,行使的是屯兵防衛之責,軍需糧草等要物都需要轉經他地運送而來。

北蠻都餓得吃人了,定州竟然還能保持充裕的糧草,城中守將和後勤軍需官實在是經世緯地的大才,比朝堂上的戶部尚書等人厲害多了。

家仆愣了愣,猶豫了一會兒才搖搖頭:“這個……阿弟從沒有提及過這方面的事情。”

定州軍投降覆滅是六年戰役的第五年初,這封家書則寫於第三年末,也即是說,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牽掛兄長的弟弟沒有再寄回來任何一封簡短的只言片語,只有定期返還的軍餉證明他仍舊戍守在大夏的邊城。

謝琢半合上眼眸沉思了一會兒,將那些銅錢攏成一堆推還給家仆:“收起來吧。”

家仆收好這些銅錢,等謝琢草草用完了快要涼透的早膳,才將碗碟一一收攏,躬身退出了這裏。

等他離開,這位三郎君再度攤開手,掌心赫然是那枚古舊的銅錢。

他用兩根手指拈著這枚銅錢的邊緣,對著光線翻來覆去地瞧了好一會兒,又將它一下一下地拋擲在桌案上,銅錢和木頭桌案撞擊發出叮當聲響,頗有種悅耳的質感。

他這麽漫無目的地拋擲了半晌,豁然起身,在裏間翻箱倒櫃了小半盞茶的功夫,終於從一個櫃子裏搜刮出了一枚模樣相似的銅錢。

謝家公子用的錢幣多是金銀,想找出一枚最小單位的銅板可比翻出半斤金餅難多了。

這枚銅錢上蒙著一層薄灰,但比家仆帶來的錢新多了,明顯從未使用過,錢幣一面篆刻著“軍”字,另一面則是標記單位的“一錢”。

這是專門用於軍餉發放的軍錢,和普通民錢不大相似,重量、規格都有所出入,掌管軍錢印制發放的是兵部,為了牟利,軍錢常常改制,曾經一度到了一年一換的地步,後來先帝下狠功夫整治了一番,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此後的軍錢一枚重半兩,價值等同民錢一兩。

也就是說,一枚軍錢等於兩枚民錢,不過軍錢不能直接在市場流通,要去軍部制定的兌換所換成民錢才可以使用。

青年將兩枚錢放在手心感受了一下,臉上浮現了一點意料之中的神色。

兩枚軍錢的重量並不等同。

家仆拿來的那枚軍錢輕了一些,大概只有另一枚的四分之三。

有人在鑄假軍錢?

不僅如此,似乎這個銅錢的質感也……

他閉上眼睛想了想,隨手抄起身旁一件銅擱臂,用力砸在了這枚假幣上。

兩聲毫不留力的響聲之後,那枚假幣碎裂成了幾瓣,邊緣裂隙裏露出的竟然不是黃銅的色澤,而是古怪烏青的……

喬晝伸出手指摸了兩把,指腹揉搓兩下,心下了然。

是混在銅中被澆築的細泥沙。

這樣的一枚軍錢,所需成本僅需真錢的十分之一二,幾乎可以算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了。

但是一直到六年戰役結束,也沒有哪裏爆出來過軍錢造假的事,而且說到底,因為軍錢無法直接在市場上流通使用,需要為假軍錢承擔所有損失的,其實是軍部的兌換所,兌換所同戶部大庫連通,所以到最後,承擔損失的也就是朝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