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行刺(第2/2頁)

秦銜叉手道:“將軍的誇贊,臣不敢當。不過,臣幼時便聽說過陛下的名號,知曉陛下所率之軍從來所向披靡,甚至好幾次以少勝多,臣心中敬佩萬分,因而初時研習兵法時,便是以陛下當初的大小戰役為範本,才漸漸有些明白兵貴出奇的道理。”

徐將軍將秦銜視為自己的愛徒,見他短短兩年,便能獨當一面,欣慰不已,不禁多看了他幾眼。

第一日的君臣共議在一派和諧的氣氛中過去,好容易等到傍晚時分,眾人用過晚膳,請元穆安到騰出的一座宅邸中歇下後,秦銜並未回自己的府中,而是連夜點兵,帶著一隊人馬趕往更前線的營中,臨行前,不忘派出一名心腹回府給秋蕪遞個話。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秦銜始終留在營中,運籌帷幄,指揮涼州八萬守軍迎敵。

戰況一步步發展,幾乎都與他事先的謀算十分吻合。

吐蕃軍初戰受挫,將士傷亡雖不算太多,但士氣大受影響,很快便在繼續往涼州方向進發的途中受阻。

大燕軍分出幾支輕騎兵,在吐蕃軍東進過程中,不時偷襲,打得他們動彈不得,偏偏據守的那兩座城池中,只剩下蟲蛀發黴的糧食,用以果腹,不時引起將士們上吐下瀉,更令其戰力大減。

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入位於後方的涼州城中,百姓們逐漸感到歡欣鼓舞。

他們大多世代居住在涼州,從有記憶起,便切身體會到這座邊塞要沖數百年來不曾停歇的紛擾戰火,從沒想過有一日,大軍還未到城門下,便能聽到一個接一個的捷報。

有人說,天子駕臨,威震四方,任那狼子野心的宵小之徒如何作祟,都犯不了大燕一寸土地;也有人說,秦都尉是不世出的大英雄,能征善戰,足智多謀,能替天子守衛四方。

才一個多月,所有人便都顯得期盼不已,只等著將士們凱旋,仿佛最後的勝利就在眼前。

只有住在都尉府中的秋蕪,近來總有些不踏實。

秦銜離開前,派人回來給她帶話,讓她安心留在府中,外頭不太平,少出府便好。

她聽得懂這話的意思,便是讓她小心為上,盡量避開元穆安,再問那回來帶話的護衛,果然得知元穆安如今就住在州府府衙旁的一處宅邸中。

她所居住的都尉府離那兒不過兩條街的距離,的確要小心。

因此,這一個多月裏,她幾乎沒有踏出過府邸。

不但她,就連七娘和嬌嬌也和她一樣,一直留在家中,不曾外出。

幸而這些日子,因戰事起,椿萱院也恰好停一陣子,這才讓她們二人免於找借口不去的境地。

然而,時近十月,天氣一點點轉涼,秋蕪終於遇到了不得不出府的事。

好幾個軍戶娘子為了替戰事出一份力,每日清早到官府設的粥棚中幫著煮粥蒸餅,發放給守城的將士們。

其中幾位娘子因天冷路上結霜,行走之間不慎滑倒,或多或少受了傷,有兩個甚至摔斷了腿,不得不臥床數月。

這些娘子的夫郎都在軍營中為大燕效力,如今她們也為了給守城官兵送飯食而受了傷,自然應當受到嘉獎。

刺史夫人劉氏聽說後,大為感動,召集了好幾位涼州軍政官員的家眷前往探望。

秦銜尚未成家,秋蕪身為他的親妹妹,自然應當跟著這些夫人們一道前去。

她本想稱病不去,可如此一來,恐會讓劉夫人等疑心她架子太大,或是有意疏遠她們,於秦銜將來的官聲不好,思來想去,只好答應了。

好在,這一日,元穆安早早安排了要帶著諸多官員往南城門處巡防,而她去探望的那幾位娘子們則都居住在城西,不論算時間還是地方,都不會碰上。

她這才放下心來,一大早便換上稍顯身份的煙霞色絲羅襦裙,戴上擋風的帷帽,跟著劉夫人等人,坐車探望那幾位娘子。

一整日下來,果然十分順利,並未遇見元穆安。

回去的路上,秋蕪緊繃了一天的精神終於得到喘息的機會,慢慢放松下來。

她摘下帷帽,半靠在車壁上一口口喘氣,正想閉目小憩一陣,卻忽然聽見車外傳來一陣嘈雜,驚呼聲、怒喝聲、兵刃聲、腳步聲夾雜在一起,預示著外面出了變故。

“怎麽回事?”

她顧不得戴上帷帽,掀開車簾四下觀望起來,很快發現是不遠處的西南城門處,數百名官兵正混亂不堪地來回跑動,一個個手持兵刃,面色凝重。

車夫趕緊拉停馬車,跟著往那邊看去,急道:“奴也不知到底出了什麽事,想是有賊人混進來了,娘子,咱們還是趕快回去吧!”

他說完,拉動韁繩,想控制拉車的馬兒調轉方向,繞往另一條道回府。

可還未等馬兒轉過去,人群裏便忽然傳出一道驚叫:“陛下!是陛下不見了,有歹人行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