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太子帶兵進京啦

公元前551年,三家立國之後的第二年。

春暖花開之後的第二個月,呂陽率領得勝之師返回“長安”,期間舉行了獻俘的儀式。

春秋時期當然存在獻俘儀式,不過一般是諸侯向周天子炫耀武功,列國除非是得到連自己都意外的大勝,要不然根本不會舉行獻俘儀式。

“陽可為我家太子。”呂武在朝會上進行了宣告。

朝會?沒錯啊。

周王室那邊很早就存在朝會這項活動,一般就是諸侯定期聚一聚,後來變成了一幫公卿進行無意義的粉飾。

所以“朝會”並不是呂武首創。

漢國的朝會是每十天進行一次大朝會,人在“長安”又夠級別的官員入宮城到“建章宮”參加朝會;每五天舉行一次小朝會,地點卻是換成“未央宮”這邊。

當然了,官員平時有急事也能臨時謁見,並不是非要到朝會才能說事。

剛才好像提到了“建章宮”和“未央宮”這兩座宮殿?其實不止。

呂武抄做作業抄上癮了,建築物占地和規格不一定對,宮闕的名稱則是進行了照抄。

不過吧,他所處的時代在“前”,除非有另外的穿越者,要不然誰知道是抄的名字?

在“長安”的宮城中,目前僅是有“未央宮”、“桂宮”、“建章宮”、“明光宮”,以後肯定會進行擴建。

每一個宮殿都有自己的用途,“未央宮”就是呂武平時居住和活動的所在,“桂宮”則是那些夫人以及年齡過小子嗣的居所,“建章宮”是用來舉行朝會和理政的區域,“明光宮”則是舉行各種祭祀的地方。

現在“長安”是落成了,位處渭水南岸那邊的“別宮”則是還在建設當中。

因為根本不著急的關系,渭水南岸的“別宮”工程進度根本不用趕,原本修建“長安”的勞力被調到“桑田”那邊修建“函谷關”去了。

漢國將修建函谷關的工期安排為八年,也就是不出現意外可以慢慢修,先將主體建築修起來,其它再來慢慢補全。

考慮到楚國還是挺行的,八年之內漢國跟範國和晉國的關系應該不會太差?

當前再小的貴族都有自己的家廟來供奉祖先,漢氏子姓當然也有自己的長輩,只是以前著實太過於落魄,老祖母沒有故去之前只能說出有限的名字。

在“宮城”裏面肯定也有屬於漢氏子姓的宗廟,牌位則是只有可憐巴巴的三個,也就是呂武的父親、爺爺、曾祖父三代人,女性則是沒有資格進入宗廟受到供奉。

呂武立國之後,周天子按照慣例給漢氏子姓的一些先輩進行了追封,級別不是“公爵”,是“侯爵”而已。

等呂武哪一天薨逝,本著死後再追封的規則,他是侯爵身份薨逝,死後會追贈一個公爵。

另外,周王室衰弱之後,諸侯其實已經不是那麽遵守一些相關規定,子爵薨逝也會立刻變成公爵,連自號為王的例子都出現了。

也許啊,只是也許,呂武等函谷關建立起來,會操作著讓一些諸侯玩“相王”的遊戲。

什麽是“相王”呢?就是諸侯約定互相稱王唄。

在原歷史上的“五國相王”事件就是扯下周天子的遮羞布,向“天下”昭告一個時代到了終結的時刻。

呂武領著呂陽來到宗廟祭拜漢氏子姓的祖先。

說起來既無奈又無語,呂武連父輩都陌生,別提祖父輩了。

以前還是老呂家的時候,父輩最大的成就就是獲得“士”的身份,對普通人來說很了不起,對“大夫”級別的貴族沒有連屁都不是那麽誇張,問題是“士”的級別論起來也就那個樣。

“你既已是太子,當組建勢力。”呂武看著那些陌生名字的牌位,聲音不大地說了那麽一句。

漢家自有制度嘛,哪能像其他諸侯國的太子當個閑人?

那個“勢力”可以理解為班底,漢國則是在制度上進行認可。

呂陽現在連兒子都有了,也就是去年跟完成了跟智氏女的婚姻,今年呂武第一個孫子輩出生。

也不知道呂武是怎麽想的,給自己的第一位孫子取名叫“政”,沒有宇內一統會史稱漢政,建立“帝國”則會被記載為子政。

怎麽是那麽回事?原因是當前時代只有天子稱姓,其余人稱氏。

呂陽居住的地方也是“未央宮”,只是跟呂武不是同一個“殿”而已。

所以“未央宮”是一座宮闕群,其它的“宮”也是。

“東宮屬僚名單,擇日交予寡人。”呂武轉身邁步,走到了室外。

原歷史上的秦大一統帝國沒有冊立太子,相關的制度可能有建立,但是不見於史冊。

老劉家弄了個漢承秦制,太子的相關屬僚官職就不知道是不是秦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