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第3/4頁)

姚娘子並非沒有采取過措施。

在這些人來鬧事的第一天

姚娘子便來和談過幾次,想著冤家宜解不宜結,若是雙方有什麽誤會,說開了便好。

誰知道這是群軟硬不吃的,直接將上來和談的姚娘子給罵了回去。

姚娘子見狀,也來了氣,不欲與這些人多談,便直接報了官。

官府看在厲王府的面子上來的也很快,不多時便將鬧事的人給帶走了。

本以為事情會就此消停下去,誰知道這些人背後的主子卻是執著得很。

第一批人被官府帶走了,就立刻安排了第二批人過來,繼續鬧事。

而且這些人背後的主子似乎也在京中有些權勢,被官府帶走的那些人,基本沒過多久便能被放出來。

姚娘子在報了幾次官之後,也不好一直給官府添麻煩,便只能就此作罷。

這一來二去,姚娘子自然也就有了無從下手的感覺。

除此之外,顧硯書還從路人的口中,得到了另外一個有效的信息。

若是沒看錯的話,這些應當都是福寧長公主府上的下人。

京中高門的奴仆,都會穿著統一的服飾,這一點,自然也是從那些下人身上的服飾看出來的。

聽聞此言,顧硯書在腦海中稍稍回憶了一番這位福寧長公主的信息。

這位福寧長公主能被封為長公主,倒不是因為她的才能有多出挑,為天齊做了多少貢獻。

而是因為他與皇上,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與皇上一樣,在皇上登基之前,福寧長公主並不受先帝的寵愛。

也是以為如此,在福寧長公主的婚事上,先帝也並不怎麽上心。

只草草配了一個家世還算過得去,但本身能力並不出挑的世家公子。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福寧長公主的婚事,算得上是穩固世家與皇室之間感情的聯姻。

又有傳聞說,長公主的駙馬在被指婚之前,早就已經心有所屬,並且與那女子定了終身。

但是在天齊,公主的地位並不低。

即便是再不受寵的公主,皇室也決不允許駙馬在公主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納妾。

這賜婚聖旨一下,可以說是生生斷了駙馬與自己心上人的所有可能。

正因為如此,駙馬心中對福寧長公主也有所遷怒。

雖然礙於皇家的情面,不敢對長公主做什麽,但沒到夫妻相處之時,都像是例行公事一般,草草來,草草地便結束。

待到長公主有孕並且順利誕下一子後,駙馬便再也沒有去過長公主的房中,夫妻二人同住一屋檐下,過得連陌生人都不如。

在長公主與駙馬的兒子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皇上登基的那一年,駙馬便應病去世了。

對於駙馬的病逝,外界的傳聞也有很多。

有說是那駙馬陡然聽聞當初與其互定終身的心上人因病去世的消息,一時沒能想通,最後郁郁離世的。

也有說長公主因為無法忍受丈夫的冷落而痛下殺手弑夫的。

當然,後面的這種說法,也只在小範圍內有所流傳。

眾人心中就算是有如此猜測,也不敢貿然說出口。

畢竟在駙馬去世之時,恰逢皇上登基之時。

彼時眾人對於皇上並不了解,福寧長公主又是皇上唯一一個一母同胞的妹妹。

別說福寧長公主弑夫之論只是猜測,在這個節骨眼上,即便駙馬的死真與福寧長公主有關,旁人也是不敢說什麽的。

後來皇上在皇上因福寧長公主幼年過得辛苦,才生了幼子便逢喪夫之痛,破格將其封為了長公主後,更是無人敢對駙馬之死提出質疑。

只是到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眾人才發現,皇上與福寧長公主雖為一母同胞的兄妹,又破格賜予了其長公主的封號,但皇上與長公主之間的關系似乎並不像旁人所想的那般親厚。

至少除了逢年過節這般必須進宮請安的日子,旁人鮮少見到福寧長公主登宮門。

就是逢年過節必須去的日子裏,福寧長公主十次裏總有那麽三四次不願去。

借口也是花樣頻出,不是什麽頭疼腦熱,便是需要照顧家中幼子。

皇上對此似乎也不甚在意,最後幹脆直接免了福寧長公主的請安。

時間漸漸長了,福寧長公主就不再怎麽與皇宮走動了。

後知後覺察覺到此事的駙馬一家人,想要就駙馬之死之事舊事重提,卻發現由於時日過長,當初的真相也早就已經湮滅在了漫長的時光之中,最終也只能無奈作罷。

不過也是因為如此,駙馬府上的人,也基本算是與福寧長公主斷了聯系。

這麽算起來,福寧長公主也算是天齊裏比較獨特的存在了。

不與其他貴族交好,分明與皇上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與皇室之間的關系卻也是平平。

倒比顧硯書這個正兒八經的外來者,更像是天齊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