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問詢

公孫佳此時, 只知道皇帝厲害,從未親身經歷過皇帝有多麽厲害。她聽過許多故事,但是講故事的人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 將自己被皇帝訓的經歷美化了不知道多倍,以致她根本無從得知這種壓力。

鐘祥那群人, 日常喝酒吹牛的時候, 是不會講自己多麽慫的,語言的描述永遠不及親身經歷。且無論是鐘祥還是公孫昂, 想栽培她的時候已經晚了,安排她的時候沒到涉及這方面的教育兩人就都死了。

公孫佳像個菜鳥,頗有瑟瑟發抖之感。心裏還有一絲僥幸:這麽多人,又有司徒、太尉在,怎麽也輪不到我吧?紀炳輝難道不會搶話嗎?

不好意思,他們都不敢說話!

皇帝認真起來,無人敢攖其鋒。

同樣試圖隱身的霍雲蔚心道:壞了, 難道她之前沒被考過?

皇帝有那麽一個習慣, 他不吝嗇指點自己看好的晚輩、臣下,襟懷實在坦蕩。他最喜愛的人也都沒讓他失望, 無論是表弟還是外甥女婿, 又或者舊臣之子, 養成之後都是忠心耿耿。皇帝這個習慣也一直保留了下來。

不知道鐘祥他們有沒有總結出經驗, 霍雲蔚是總結出了一個經驗:一件大事,皇帝不會給你事後復盤,只要不是特別著急,他會先問你的意見,然後再給出自己的答案。並且一定是從在場最年輕、資歷最淺的人開始問。

如果公孫佳早點問霍雲蔚,又或者霍雲蔚早點想到公孫佳沒這個經驗, 他一定會告訴公孫佳他的猜測:皇帝面前無廢物,大佬們必然比青澀的新手考慮得更周到,話都讓大佬說完了,新手還能說什麽?只好隨聲附和了。

這樣的磨練提升很快,任誰在這樣一批大佬面前經受過幾次考慮,只要沒被逼瘋,也就練出來了。但是對個人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質的要求是極高的。

公孫佳是年輕一代裏的佼佼者,跟大佬談笑風生面不改色的,可是面對皇帝……霍雲蔚心裏也沒個底。

果然,皇帝一開口就問公孫佳:“公孫佳,你怎麽看?”

公孫佳先懵了一下,皇帝幾乎沒有用這麽正式的口氣在這樣的場合裏叫她全名,還第一個問了她,她都不明白這是為啥!她一頓,有點磕絆地說:“怎、怎麽看?”

“嗯?對,這件事,怎麽看?”

公孫佳雙手交疊掐了自己一把,還是有點不順:“那個,祭天還是要祭的。還得熱熱鬧鬧的。”

皇帝微調了一下坐姿,目光卻不曾離開她,公孫佳聲音都有點不像是她自己的了,續道:“冬至快到了,那什麽,為個胡人耽誤了大典有失朝廷風範。得給軍民信心。”

說著說著,她順了一點,覺得皇帝似乎沒有生氣,她膽子大了一些,腰也挺直了,一仰下巴:“嗯,再說兵事,不對,我想想。哦,我才看了兵部的档,這幾年朝廷已有了布局才調成現在這樣,臣不宜另起爐灶再說調度。能在布局之上穩住,就不要輕動。”

霍雲蔚一邊極輕微地給她點了點頭,公孫佳心說,霍叔叔,咱們等會兒再算這個賬。口上又說:“臣與胡騎大隊不曾交手,估算或有誤差,不過天時地利倒是知道的。快入冬了,秋糧差不多也收完了,第一步,堅壁清野是最好的選擇。”

皇帝笑了。

他一笑,公孫佳的膽子也就大了起來,心思也活絡了:不對呀,這事兒不會特別的緊急,真緊急了,皇帝自己就已經拿完主意了。這麽一想,她又想多了,原本想說的話,她也咽了一些,比如戰爭的後勤之類,以及地方官府的配合,再有最好的防守是反擊。

皇帝轉頭又問霍雲蔚,霍雲蔚心道:還好,大侄女沒把所有的話都說完。

他接著又說了後勤與配合,又及皇子出鎮的事情,希望皇子出鎮就行了,先不要放到前線去。皇帝再問朱雄:“兵部銓選,結果如何?”

朱雄以前被叫過來也就是問這個,這個他熟,答道:“兵部一定加緊。”

下一個是紀宸,他需要是給他的補給要充足,兵員也要足夠。並且建議:“守不如攻,不若趁勢反擊,將其大部一舉擊潰,一旦散成各個部落,就不能成為邊患,至多是騷擾。”

皇帝又一個一個問上去,最後才綜合下令,這一回他不弄什麽三角型的陣形了,紀宸左路、燕王右路,也甭居中了,你們出征。左右路的安排也是個慣例,因為地型就那樣,北邊南下,絕大部分是左路為主,所以放紀宸在左路。右路這邊,皇帝以仍以朱羆為大將。同時命人傳訊給鐘保國,讓他準備好,隨時奪情起復上戰場。

補給後勤交給趙司徒,下令兵部銓選暫停,各將校仍歸其位。接著定下了初步的戰略,就是堅壁清野,因為冬季作戰己方的消耗也是很成問題的。嚴令輕易不許追過界去,說這個話的時候,皇帝深深地看了紀宸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