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贏了

皇帝快過生日了, 馬上七十大壽,說是普天同慶也不為過。這個壽數,在歷代皇帝裏都是拔尖兒的, 如果不算傳說中活了幾百年又或者白日飛升的聖君的話, 他能排進前五。

難得的是, 他活到這個歲數,眼不瞎耳不聾,走路不用人攙著, 偶爾還能自己違規寫點聖旨,比如過年的時候給自家親戚女眷發點走後門的紅封之類。

越到做壽,皇帝的心情是越好的。

直到王太傅求見。

皇帝當時正在皇後那裏準備用晚膳,聞言很奇怪地問鄭須:“近來王太傅有什麽重要的差遣嗎?還是哪個皇子皇孫不用功?”他兒孫一大堆, 尤其是登基之後,兒孫的數量猛增, 最小的一個兒子前兩年才開始上學, 今年新近接了兩個孫輩入宮讀書。他還以為是有什麽新學生鬧騰, 惹急了老太傅。

王太傅是個頗有分寸的人, 雖然古板迂直一點,但是不會裝腔作勢。

鄭須道:“沒有。”

皇後道:“王太傅年紀也大了,何妨宣進來問一問?”又問要不要留王太傅順便吃個飯。

皇帝草根出身,這上頭比較隨意:“先問問他有什麽事吧, 要不是什麽大事兒, 就留他用個飯。”

王太傅急匆匆趕過來, 看到這樣, 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臣無禮。”

皇帝虛虛指了指飯桌:“來,坐下慢慢說。怎麽回事?”

王太傅道:“是廣安王。”

“哦?坐,給太傅擺上碗筷。”

王太傅謝完了恩, 才說:“臣有事要奏,不報與陛下,實在吃不下飯。”

“你說。”

王太傅道:“廣安王業已成年,他有自己的主意,老臣並不意外,他要是沒有主見,老臣才要擔心。但是這主見,不能放在婦人身上!”

“嗯?”皇帝筷子一頓,又若無其事地挾了筷子魚,“什麽婦人?”

王太傅道:“吳宮人。將宮人帶到宮外安置,本就不妥,吳宮人再與前朝余孽有幹連,就更是荒唐了!”

皇帝放下了筷子:“什麽余孽?”

即使同情吳家、同情計進才,也不耽誤王太傅給吳家定性,更不耽誤他認為章昺做錯了。王太傅將吳宮人的來歷講了,又講了吳選、計進才的事,末了說:“吳宮人自請出家,事情已經結束了,廣安王又將她給接了回去,真是……唉……”

皇帝的表情從開始的不太在乎,已變得稍稍嚴肅了一些,問道:“他怎麽處置的吳選和計進才?”

王太傅道:“一同接了回去。”

“哼!”

王太傅想維護章昺,忙說:“這件事情他沒有做錯,是永安縣主……”

“那不是公孫昂的女兒嗎?”

“是。”

“這裏面又有她什麽事?”皇帝有陣子沒聽到過公孫佳的消息了,冷不丁聽到,覺得很奇怪,“她沒好好將養身體?”

王太傅苦笑一聲:“廣安王將人送到了她建的廟裏。呃,聽那意思,仿佛是給老家人養老送終的廟。她將廣安王請了過去,請廣安王將人接走,她不肯留這些人。”

皇帝道:“你怎麽過去的?”

王太傅道:“安國公來找臣的。”

皇帝輕笑一聲:“一群小滑頭!”

王太傅道:“臣年輕的時候,不喜歡小滑頭,現在倒覺得滑頭沒什麽,心裏明白、做事清爽就好。與他們計較什麽呢?勸導廣安王原本就是臣的職責所在!臣尚且束手無策,只好求助陛下,他們小輩能做什麽呢?他們肯來尋臣,就已經是明白人啦,知道廣安王的事情更重要。”

“你仔細講。”

王太傅將自己的經歷給皇帝講述了一遍,他的重點還是落在章昺的態度上,順帶將公孫佳說過的話簡化了一下。皇帝卻說:“她的原話是什麽?”

王太傅能當太傅,記性是不錯的,又原樣重復了一遍,說完又要說章昺。皇帝已問了:“聽完了這些,計進才服了?”

“是。吳選也服了,”王太傅又添了一句,“廣安王與延福郡主都認為縣主說得對。”

“那不是很好嗎?既然肯服,接回去也不是什麽大事。”

王太傅苦笑道:“陛下,臣雖老邁,卻也年輕過的。誰個少年時沒點心思呢?臣何曾阻撓過他納妾?這個妾,有些過份了。帶出宮來出遊,在宮外待人接物儼然主母,有個台階下就馬上接了回來。臣才從廣安王府回來,廣安王當時就更固執了。”

皇帝嘆了口氣:“你辛苦啦,這事我知道了,小孩子,不是什麽大事。來,用膳,新鮮的魚,沒有腥味兒,很好吃。”

王太傅心想,陛下一向聖明,此事我給陛下帶到,只要他出手,就一定能將廣安王管教好。也寬心坐下來吃飯,邊吃邊想起一件事來:“那吳選?”擠兌完了吳宮人,王太傅又為吳家進了一言,果然是個誠信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