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西戎無故生事, 滿朝武將都縮了頭,唯有定北侯臨危受命,令人感慨。皇帝有感於此, 欽封定北侯為征西大元帥, 從龍虎營調兵五萬, 帶兵符前往西境,予她沿途調兵之權, 凡西境兵事亦有專擅之權,無需上報。

禦書房內,六皇子向皇帝請戰:“兒臣身為皇子,帶兵雖比不上定北侯, 但國有危難, 理應挺身而出, 還請父皇允準兒臣也前往西境抗敵!”

父子分別四年,李恪走時還帶著常年在宮廷極貴之地浸染出來的少年氣, 書讀了不少講道理頭頭是道, 但因缺乏實踐經驗而透著些不諳世事的天真, 四年之後卻在邊關苦寒之地長成了沉穩正直的青年,一心為國。

隨著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 他不得不開始考慮儲君人選。

從前皇帝或許會覺得為君者理應學會帝王平衡之術,籠絡人心,但隨著四皇子李慎為爭儲位結黨營私, 縱容手底下人貪瀆成風,他反而認清了黨爭之害, 轉而開始欣賞李恪身上的品質。

李恪是不會籠絡臣下, 結黨營私, 但朝中忠直之臣皆對他抱有好感, 有幾名朝臣不止一次在他面前誇贊過李恪為人:“堪為皇子楷模。”

皇帝在他與皇太孫之間搖擺不定,但李恪主動請纓反而增加了他的好感,國有危難君主都不懼危險,他心中的天平不由自主便向著李恪傾斜,並且委婉暗示:“朕召你回京,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再說西境戰事正在激烈之時,你一個皇子涉險地,不大好吧?”

李恪向來固執,況且他也有自己的道理:“父皇,兒臣雖為皇子,亦是大淵的一份子,定北侯在前方沖鋒陷陣,兒臣可作監軍為她穩定民心,西境軍民見到皇子親至,必能鼓舞士氣,大敗西戎,父皇以為如何?”

皇帝正沉吟不絕,外面小內侍來報:“啟稟陛下,獨孤侍郎求見。”

獨孤默進來之後,也向皇帝請戰:“陛下,定北侯匆忙調兵,這些兵並非幽州軍,無論將領還是戰力她都不熟悉,更何況還有糧草軍械,微臣自請做西征大軍的軍需官,為定北侯保障糧草供應,還請陛下允準!”

皇帝沒想到朝堂之上武將縮了頭,反而是李恪與獨孤默自請前往西境,一個是皇子,身份尊貴,另外一個是刑部文官,可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卻都勇氣可嘉。

他考慮再三,最終道:“把你們手頭的事情交接一下,等朕的旨意。”

李恪手頭如今只有一個朝廷的珍寶閣鋪子,由於貨源穩定,背景強大,在遭遇過幾個不長眼的無賴上門鬧騰卻被抓去京兆府,有同行嫉妒珍寶閣出品出手排擠,反帶累了自家生意之後,終於有人知道了珍寶閣背後的主子惹不起,如今已經在京裏能排得上號了。

鋪子裏的掌櫃夥計等人皆出自朝廷,且與戶部交接無礙,倒不必李恪多操心。他親自前去拜訪鄧嶸,將珍寶閣全權交托於鄧老大人。

鄧老大人聽說六皇子自請做監軍前往西境鼓舞軍心,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定北侯雖能力出眾,但她一個人帶的又不是幽州軍,總讓人擔心,有六殿下坐鎮軍中便事半功倍,老臣也放心了!”

獨孤默就更簡單了,刑部之事總也做不完,不過要案皆在前些日子審理完畢,剩下的不過日常案子而已,田濱帶著手下大小官員加班加點也能做完。

田濱聽說他自請前往西境,想到他在金殿之上的宣言,暗中感嘆他審案精明,但情路坎坷,竟對定北侯情有獨鐘,倒也能理解年輕人的感情,大方表態:“只要閣老不反對,刑部的事情你不必操心。”

姜不語自接旨之後,便一頭紮進龍虎營開始挑選征西軍,老熟人顧勇是頭一個被他挑中的,校尉孫川自請追隨定北侯前往西境,其余在江南與京中跟著姜不語抄過家的數千人也在征西之列。

顧勇知定北侯對龍虎營中眾將士不熟,還向她引薦了與自己交好的秦昀與張可為,兩人皆有心立功,在龍虎營中多年,空有一身本領但無大展鴻圖之機,領著將軍的職銜在京郊練兵,卻無實踐的機會,尤其定北侯臨戰指揮經驗豐富,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大軍即刻開拔。

姜不語再挑兩名將軍,其中使板斧的名花子儀,使長*槍的名喚桓一舟,聚齊眾人手下部眾,再挑些夥夫營做飯的,騎兵營裏管車馬的等等,湊齊五萬人便要擇日出發,直忙了個昏天黑地,三日不曾著家。

這日她抽空回家,發現自己不在侯府的幾日,獨孤晴陪著麟哥兒玩耍,見到她姑侄倆露出一樣的表情,都用眼神譴責她的失職:“姜姐姐還知道回來?這都幾日不著家了?難道不知道麟哥兒會想你?”

她倒是問起過獨孤默,可惜自家兄長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麽,匆匆來打個尖,見她陪著麟哥兒玩得開心,也只囑咐她幾句:“姜侯近幾日肯定顧不上回家,麟哥兒就暫且交由你照管。”又不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