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太興十五年秋, 震驚大淵的江南道大總管路霆殺良冒功、豢養水匪、殺害朝廷命官、大肆貪瀆受賄,縱容手下、為滿足一己私欲矯旨選妃等等罪行被查實,由戶部尚書鄧嶸、刑部侍郎獨孤默、定北侯府世子姜不語、龍虎營將軍顧勇四人聯名具奏, 遞到了皇帝的禦案前。

江南道官員除了路霆要押送入京受審, 其余大批落馬的官員, 但凡查實證據確鑿的,抄家砍頭流放者比比皆是, 深受其害的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與此同時,在京選官的許多人聽說江南騰出位子,皆想法子去結交吏部官員,或試圖走獨孤閣老的門路, 盡早外放。

誰料皇帝此次對江南各州郡官員的選派也前所未有的重視, 帶著朝中重臣在朝堂上親自考察, 刷下去了不少人,好不容易看中了幾名備選官員, 又怕他們學路霆的貪婪, 才入江南便被繁華迷了眼, 索性先拿路霆及其余被斬的官員為反面教材大講特講,以警示後來者。

路霆落網之事, 對獨孤玉衡新近提拔起來的寒門子弟或許沒多大影響,但對於四皇子一系的官員卻是沉重的打擊,特別是多年依賴路霆供給的四皇子李慎來說, 無異於被人斷了最大的一筆財路。

他惱怒之下,吩咐投入自己門下的官員彈劾此次派往江南的欽差。

顧勇身為龍虎營的人, 職責只是除暴防叛, 圍堵緝拿貪官, 並保護欽差安危, 自然被彈劾的少。

而鄧嶸乃是皇帝極為信重的老臣,向來誰的面子都不給,一心只為國庫省錢,惹了這位老大人說不得連皇帝也要惱了。

獨孤侍郎頭上還有獨孤閣老撐著,不看僧面看佛面,當著父親的面彈劾兒子,這不是打獨孤閣老的臉嗎?

——於是,在朝中既無靠山又無人脈的姜不語便成了四皇子一系集中火力攻擊的對象。

萬幸其人暫時還未入京,否則早被言官用唾沫星子給噴成了篩子。

皇帝的禦案之上堆滿了彈劾姜不語心狠手辣在江南大肆殺人的奏折,他隨意翻翻便扔到了一邊,苦笑著與剛剛進來商議選官的獨孤玉衡道:“這才剛剛斷了他們的錢袋子便上竄下跳,竟恨不得置姜世子於死地,若是他們知道姜世子是女兒身,還不知道該如何炸鍋呢。”

獨孤玉衡笑道:“陛下胸襟廣闊,敢於重用女子,可直追□□,這些人的心胸哪裏及得上。只是……陛下可想清楚了?”

“人才難得啊。”皇帝苦嘆:“朕這不是也沒法子了嗎?北狄人雖然暫時停戰了,可誰知道他們什麽時候反悔,只有姜世子駐守幽州才能震懾北狄。”

北狄人的話不能全信,他們就算是哪天反悔了,帶兵打過來,大淵除了應戰,也沒別的辦法給這頭野馬套上轡頭。

正好皇帝也有事要與獨孤玉衡商議:“北狄送來的國書你也看了吧?他們的小可汗說要入京,愛卿說說咱們可要把老可汗與二王子還回去?”

這兩位最初被俘入京的時候過的戰戰兢兢,還被扒了衣服送去祭太廟,但轉眼間他們父子倆在大淵都住了四年多了,習慣了大淵的氣候飲食,竟有些樂不思蜀的味道,各自都胖了一圈,拉出來上馬都沒以前利索了。

獨孤玉衡想到上次宮宴上遇見老可汗父子倆,見人都笑出兩張相似的胖臉,差點樂了:“都四年時間了,想來小可汗皇位也坐穩了,不如趁此機會放老可汗跟二王子回去,正好給他添點亂,免得小可汗安穩日子過太久,萬一再想打仗可怎麽辦?”

內亂正好分解對外的戰意。

“愛卿幾時也成了促狹鬼”皇帝指著獨孤玉衡笑道:“你也得問問老可汗答不答應。”

“微臣得閑去問問。”獨孤玉衡也沒當回事,想來老可汗一把年紀說不定很想落葉歸根,他也沒理由一直住在大淵京都。

他將遴選出來的江南各州各級官員的名單遞過去:“若是陛下無異議,吏部便可以派人了,再說江南少了那麽多官員,還不定亂成什麽樣呢,得趕緊有人去接手。”

“這事兒倒是耽擱不得。算著日子這邊的官員到任,欽差們也該回來了。獨孤愛卿與兒子分開數月,很記掛吧?”

“那小子在家也是個悶葫蘆,說不了幾句話便要去辦案子,無趣得很。離開這些日子,微臣倒也沒什麽感受,就當他在刑部衙門沒日沒夜辦案吧。”

獨孤侍郎的勤勉是在皇帝面前都掛過號的,聞聽此言不由笑道:“你這個親爹還真是狠心。”

獨孤玉衡不欲與皇帝再談自家兒子,便訴苦道:“陛下,這些日子微臣回家之時,府門口都堵著送禮的人,逼的微臣不得不從雜役進出的後門回家。還有人在微臣耳邊不斷提起姜世子之事,陛下預備怎麽辦?”

“愛卿覺得封侯如何?”皇帝想象一下彈劾姜不語的朝臣的臉色,竟忍不住開懷笑起來:“你說要是他們知道了姜世子以女兒之身封侯,會是何種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