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來信

河西的戰事比預料中的更加激烈。

慕容烏紇甫攻鄯城便遭阻礙, 原本的信心滿滿登時化作惱怒倔強,一連三日,皆呈猛攻態勢, 讓小小的鄯城難以招架。

與此同時, 又分出三萬強兵,借祁連山脈的掩護, 繞道至肅州一帶,繼續猛烈進攻。

不但如此,六萬精兵強將之後, 吐谷渾還增派五萬援兵, 分兩路支援。

吐蕃與吐谷渾皆地處高原,氣候惡劣,因此他們的兵馬皆兇悍驍勇, 離開高原後,翻山越嶺, 如履平地, 即便大魏將士們早有防備, 亦無法立即占優。

一時間, 大魏邊境兩處吃緊。

九月十一,趙恒與鄭承瑜分別領兵自涼州出發,與兩路吐蕃與吐谷渾聯軍短兵相接,暫代支度使、屯田使的劉參軍則留守後方,負責供給軍需,保衛糧草。

而暫居祁連山一帶的西羌,因提早得到趙恒的消息, 各個部落及時離開, 未與聯軍正面對上。

零昌的心中既感激, 又愧疚,為表心意,親自帶著部族中的青壯男子暫投入趙恒的麾下,幫大魏一同抵禦外敵。

面對異族的侵犯,將士們鬥志昂揚,毫無退縮之意。然趙恒未被軍中激憤的情緒影響,更沒有貪功冒進的念頭,仍舊穩紮穩打,以消耗地方糧草輜重為主,拖延時間。

近些年河西屯兵屯田,糧草充足,而吐蕃與吐谷渾人異地作戰,糧草有限,加之高原氣候、地形皆十分惡劣,運送艱難,最怕持久作戰。

兩處交戰之地,敵軍日日嘗試攻城,沖鋒聲響徹雲霄,而兩處的城門皆緊緊關著,城樓上的守軍只管射箭、投石,割斷攻城的繩梯,抵擋住一波又一波攻擊,待其氣力將近時,再放出一隊輕騎兵,稍戰即退。

如此反復多日,慕容烏紇及其部下越發沉不住氣,攻勢一日比一日猛烈。

有一兩回,在慕容烏紇堅持不懈讓人頂上的情況下,他們幾乎就要爬上城樓。可趙恒卻忽然命人扛著丈余長的尖頭鐵柵欄,橫在城墻上。好不容易爬上城樓的士兵被長而鋒利的尖頭刺傷,從高處墜下去,留下一個又一個血紅的印記。

希望一次次破滅,長達月余的拉鋸戰讓敵軍士氣一日日低落下去,想必已堅持不了多久。

期間,趙恒只回過涼州兩次。這兩次裏,大部分時間都在州府衙署中和將領們商討,一直熬到夜半,才能回府,同月芙說不上幾句話,只能抓緊時間睡一會兒,第二日清早又要離開往前線去。

他怕月芙一人在家太過擔心,每隔幾日派人往涼州傳遞軍情時,必會捎一封短信給她。

他不善言辭,沒有許多話能對妻子說,便總寫一句:“一切安好,吾妻安心,勿念。”

偶爾在軍中稍歇時,遇見什麽樣的趣事,才會多寫上兩句。

月芙也不惱他家信的簡短,每每看見他蒼勁有力的字跡,心裏便覺得踏實,每一封都好好保存起來,和他贈的那一枚玉佩放在一處。知道他沉默寡言,她便在回信裏多寫兩句,有時叮囑他記得添衣,有時叮囑他夜裏多睡一會兒,有時則告訴他自己白日的見聞。

一個多月的時間,兩人往來的信足有十幾封。

偶然一日,桂娘提起當初在杜家時的境況。

杜燕則原是水部郎中,過去也時常要往各地查看水渠疏浚和堤壩修建,一去兩三個月,每月能有一封家信便不錯了。

桂娘忍不住感嘆,月芙這一回才是嫁對了,值得慶幸。

十一月,天寒地凍,慕容烏紇終於耗盡耐心,將分作兩路的聯軍調集起來,在肅州城發起最後的進攻。

他們料定,近兩個月的拉鋸戰中,不但將他們的耐心耗盡,大魏的將士們亦筋疲力盡,肅州過去一直兵力不多,人口稀少,此番被圍許久,想必內裏已十分薄弱,竭盡全力一擊,未必不能攻下。

出征之前,慕容烏紇自信滿滿,在國主面前放話,不但要攻下幾座城池,還要逼得大魏退讓,拿出更多錢糧珍寶。

如今眼看糧草將盡,他卻一無所獲,只能抓住最後的機會,攻下肅州,洗劫一番。

起初,聯軍的確攻破了一道防線,占領了西南面的一處城門。眼看著已從城樓上下去,將這一面城門打開,放無數聯軍將士們蜂擁而入,可不等慕容烏紇得意,另外幾面的城門也都打開了。

趙恒帶著大批援兵趕來,從幾處城門快速湧入,堵截在西南門附近的幾個路口,將聯軍迅速包圍。

而另一邊,鄭承瑜則帶人從後方包抄,直插十裏之外慕容烏紇的駐紮之處。

兩面夾擊之下,聯軍很快便有潰散的跡象。

慕容烏紇不得不自主帥帳中出來,倉皇上馬,被眾多護衛護在中間,一面用號角指揮麾下將士,一面要帶人往安全的地方撤離。

鄭承瑜受趙恒之命,帶著二十名心腹,披堅執銳,努力逼近慕容烏紇撤退的方向。他隨身帶了連發弩,目的就是要射中慕容烏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