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6/6頁)

於是,在場諸位誰還敢小瞧了這位年僅十六的小皇子。

幾個月前,他提出讓西路軍減兵,這些大臣全都持反對意見,索額圖更是當眾嘲笑他。

而今,他的意見與費揚古將軍不謀而合。

費揚古在奏折中說道,他又派出探子沿路打探情況,發現此去須得穿越沙漠、叢林、山川、河流、草原……千難萬險。沒人帶八十日糧草根本不夠,而補給線太長,四萬六千人也根本補給不上,嚴重影響戰力。

於是,他揍請將減掉的兵士編入補給隊,為精銳部隊補給糧草。

這又與胤祐當初提出的建議完全一致,更是狠狠地打了在場諸位名臣的老臉。

他的兩位叔伯都已經羞愧的低下了頭,明珠索額圖更是想不通,費揚古那是久經沙場的將軍,也要探查過地形才能做出減兵的決定,這七阿哥怎麽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李光地、陳廷敬、伊桑阿看到康熙臉上的得意之色,立刻站出來,盛贊七阿哥年少有為,才智卓絕,恨不能當場吟一遍曹植的《白馬篇》來誇他。

胤祐並不關心各位大人的內心世界,他只問了康熙一個問題:“請問皇父,費揚古將軍打算留下多少精銳?”

他說一萬五千人,傅先生說一萬人,張將軍說一萬三千人。

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費揚古究竟與誰心有靈犀。

康熙把奏折遞給他:“你自己看。”

胤祐翻開快速閱覽一遍,而後目光落到了其中的數字上——一萬三千人。

眾人看到七阿哥輕輕地搖了搖頭,隨即莞爾一笑。

他生的極為好看,面若冠玉,目若朗星,笑起來更是讓人挪不開眼。

胤祐並沒有因為和費揚古給出的數字有細微差異而感到沮喪。那是真正身經百戰的人,才能預估出來的精確數字。

他反而更加期待能夠與噶爾丹一站,他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對手。

戰勝他,自己才能於實戰經驗這方面更加接近他所敬佩的幾位將軍。

二月十五這日,是釋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日。

太皇太後給了胤祐一個任務,讓他在出征之前,替自己去大覺寺禮佛,求一張平安符。

胤祐知道,這平安符其實是為自己求的。既然是烏庫瑪嬤安排的,他豈能不去。

十五一大早,他就換上行服準備出門。

陪著他一道去的,除了趙誠這個貼身近侍,還有他的哈哈珠子舜安顏。

雖然已經是二月早春時節,但京城的天氣仍然有些寒涼,風也很大。

胤祐從馬車上下來,披風被寒風吹得獵獵作響。

定睛一看,今兒果然是佛祖的大日子,前來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

胤祐一邊擡腿邁上石階,一邊催促舜安顏:“快點,辦完事回去了。”

而就在此時,周圍有好幾個人齊齊往右側看去,並發出此起彼伏的輕嘆。